●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征文活动
中国诗歌艾青月|我为艾青写一首诗(一)
日期:2022-03-02 13:39:03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君  点击:2291

中国诗歌学会
2021-05-01 18:23:03

手机阅读

 

 
 
 

第二届中国诗歌艾青月倡议书

 
 

 

图片

 

尊敬的广大诗人朋友们:

  艾青是中国新诗的先驱代表诗人,是二十世纪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中唯一的中国诗歌巨匠。
  2020年5月,我会将每年5月命名为“中国诗歌艾青月”。在第二个中国诗歌艾青月来临之际,中国诗歌学会向广大诗人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始终如一坚定坚持对光明的信念,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
  艾青自觉将诗歌作品和国家、人民命运紧密融合,使诗创作自觉站在时代的舞台上放歌。回顾他不平凡的一生,重温他的诗歌创作,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倾听到时代的呼唤,他的诗歌具有特别重要和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从艾青诗歌当中,能读到闪烁在诗歌里的又一部党史。故此,今年的中国诗歌艾青月,我们倡议每一个诗人和读者重读艾青诗歌,由艾青的诗句中感受到党的百年创业和辉煌的历程。
  我们还倡导广大诗人朋友们和一切爱诗的人们,拿起笔为艾青写一首诗,在缅怀这位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的同时,建立起新时代的诗歌美学。
  此倡议!
中国诗歌学会
2021年5月1日

 

 

图片

 

 

 

当年我有一支芦笛

林  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这是艾青先生《虎斑贝》的最后两行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与不安

他依旧庆幸自己重新获得了“阳光”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艾老的诗了

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四十多年前

在白洋淀,在那个小小的水乡村落里

他的诗句,在我心中确曾唤醒过什么

 

“我的胸中,微微发痛的胸中

永远地汹涌着

生命的不羁与狂热的欲望呵”﹡

 

一颗赤子之心,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我们都渴望撰写出心中的光明与希望

 

三十年前拜访艾青先生

那是一所北京城区很小的四合院

灰墙朱门,阳光透过改装过的落地玻璃窗

几株常青的绿植点缀其间

质朴,亲切,物如其人

传统中透出几分现代感

艾青先生坐在青堂瓦舍的小院中

在我带来的《艾青诗选》的扉页上

微微颤抖着签了两个很大的字

 

那一刻,这位经历过苦难与伤痛的人

这位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的人

这位曾为我们吹响过芦笛的人

一定听到了天籁的幽鸣

 

2021年4月30日

 

﹡根据1992年10月20日所写短文《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改写。

﹡摘自1933年3月28日艾青先生在上海监狱的不眠之夜,为纪念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所写的《芦笛》诗句。

﹡摘自艾青先生诗《旷野》。

 

图片

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年11月7日生于河北。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为“白洋淀诗歌群落”和“朦胧诗”的主要成员。出版过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十余部。北京作协理事,《诗刊》编委,《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图片

 

 

艾青的微笑

傅天琳

 

艾青微笑着叫我坐近一些

再近一些

那一年艾青七十岁

在一个二十人的采风团里

我哪里敢靠近团长

总是选择偏远角落坐下

后来在全国首届获奖诗集颁奖会上

我又看见了艾青

诗坛泰斗像小学生一样

天真的笑着说

“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获奖”

再后来我看见同样的微笑

是在一张黑白照片中

一个睿智老人

笑得像婴儿

我在照片前足足站立了一小时

眼眶湿润

内心却经历了一场澎湃一场洗礼

这个挥笔疾书雪落在中国大地的诗人

这个苦难加身却始终相信

有一件日出的大事就要发生的诗人

这个人民的诗人

他浅浅的至真至纯的微笑

压住了一生一世的痛

压住了一个时代的风云

他是天空派出的高举光的赞歌的使者

他是大堰河怀里皎洁如初的小儿子

 

 

图片

傅天琳,出版诗集、散文集、儿童小说集20余部。作品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全国女性诗歌杰出贡献奖,《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优秀诗歌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图片

 

 

在大堰河的故乡

王家新

 

在浙江金华

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依然受到感动

好像写下这首颂歌的是我

在一个落雪的早上,从上海龙华路

那个监狱的窗口……

但此刻,我在诗人的故乡行走

他们带我去波光如镜的景区游览

他们请我走上盛大的庆典

他们甚至带我去了“大堰河”的旧居

给我看乌黑的灶台、乌黑的酱碗……

(但是,那个“拍去围裙上的炭灰”

就下地干活的母亲哪里去了?

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是否仍在冰屑中抖索?)

频频举杯的晚宴上,他们告诉我

明年的诗歌节还要请我来

可是,我连一行诗也写不出

我至今愧对金华人民

我望了望屋外的好天气

我忽然觉悟到一个诗人最好的位置

也许就是那个带铁栏的窗口

在一个落雪的变暗的下午……

 

2016.12

 

 

图片

 

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有诗集、诗论随笔、译诗集三、四十种,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翻译奖和荣誉称号。

 

图片

 

 

在艾青故居

胡弦

 

从这里出走,去远方。

而我们沿着相反的方向,来看他的故居

——并非来自他讲述的时空:如果

有回声,我们更像那回声

分裂后的产物

老宅是旧的,但探访永远是

新的发生——在这世上,没有一种悲伤

不是挽歌所造就。我们

在玻璃柜前观看旧诗集,说着话,嗓音

总像在被另外、不认识的人借用

他不在场,我们该怎样和他说话?一个

自称是保姆的儿子的老者

在门槛外追述,制造出一种奇异的在场感。

——我感到自己是爱他的,在树下,在楼梯的

吱嘎声中,我仿佛在领着

一个孩童拐过转角,去看他贴在墙上的一生

从窗口望出去,是他的铜像

在和另一个铜像交谈,神采焕发,完全

适合另一个地方的另一段时光。

老墙斑驳,但我已理解了

那雕像在一个瞬间里找到的意义。

滴着小雨,铜闪亮,我感受着

金属的年轻,和它心中的凉意与欢畅

他结过三次婚——另一扇窗外,双尖山苍翠

在所有的旧物中,只有它负责永远年轻

被捕过,劳改过,出过国,在画画的时候

爱上了写诗——他在狱中写诗。

——昨天不是像什么,而是

是什么。他的半身像伫立在大门外,手指间

夹一根烟,面目沧桑,对着

无数来人,仿佛

已可以为自己的思考负责,为自己的

一生负责——最重要的

是你的灵魂不能被捕,即便

被画过,被诗句搬运,被流放和抚慰——

它仍需要返乡。要直到

雕像出现在祖宅里,他的一生

才是完整的。我凝视他的眼,里面

有种很少使用的透视法则。而发黄的

照片上,形象,一直在和改变作斗争。这从

完整中析出的片段环绕着我们,以期

有人讲述时,那已散失的部分,能够跟上进入

另一时空的向导。而为什么我们

要在此间流连,当它

已无人居住,但仍需要修缮、看守,仿佛有种

被忽略的意义,像我们早年攒下的零钱

而穿过疑虑、嘈杂、真空,一尊铜像

已可以慢慢散步回家

又像一个沙漏,内部漏空了,只剩下

可以悬空存在的耐心:一种

看不见的充盈放弃了形状,在讲述之外

正被古建筑严谨的刻度吸收。

 

 

图片

 

胡弦,诗人、散文家。有诗集《沙漏》《空楼梯》和散文集《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问世。曾获《诗刊》《星星》等杂志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图片

 

 

金东区公民艾青

杨志学

 

如果往大处,往高处说的话

我们可以这样称呼他——

著名诗人艾青

人民诗人艾青

经典的艾青、伟大的艾青

中国的艾青,世界的艾青

乃至可以说:人类的艾青

——这些都不是夸大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小处去看

从具体的地方去说

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他——

一个地主的儿子艾青

被保姆大堰河养大了的艾青

艾轩的父亲艾青

高瑛的丈夫艾青

——这是艾青家庭、出身方面的

信息,也毋庸置疑

 

而此时,我又听到另一种声音

(它独特、执着,不容拒绝)

这是来自艾青故乡的申请——

把艾青,唤作金东区的艾青吧!

 

四海为家的诗人应该归来了

长期漂泊的孩子应该回家了

金东区想念他啊,精心地

为他修建并不断完善着故居

 

以故居的名义,把艾青

迎回这里,定然合他心意

让他从小熟悉的环境重现眼前

把他创造的作品都摆放在里面

他所有的亲人,可以来这里看他

普天下的诗人,都可以到此访问他

 

远离了都市的喧闹与污浊

他在自家宅院里清静地酣睡

亲吻这土地,呼吸这清新空气

听着家乡方音,看着家乡的新人

他一定舒心,脸上也少了皱纹

 

就这样称呼吧:金东区的艾青!

当年,艾青就是从这里出发

把诗和自由的种子撒向大地

如今他在此安眠,完全合乎情理

 

艾青,金东区的最大风景

艾青,金东区的一张名片

他永远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

引以为自豪的一名特殊的公民啊

 

 

 

 

 

图片

杨志学,笔名杨墅,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解放军外语学院副教授、《诗刊》编辑部主任、中国诗歌网负责人等,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著有诗学专著《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诗与论合集《心有灵犀》,诗歌赏评集《谁能留住时光》等。主编诗集《朗诵中国》、《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二十多部。曾应邀担任鲁迅文学奖和其他重要诗歌奖项的评委,诗歌作品获《上海文学》奖等奖项。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

 

图片

 

 

飘落的火焰——纪念艾青

潇潇

 

雪落进了你的词语

把每一个句子擦拭得雪亮

小小的一片雪花

足以把一场诗歌的盛宴

变得无边,等候你

为火焰,为火焰上的人民而写作

 

那冒着大雪,戴着皮帽

赶着马车的中国农夫

仍然在你诗歌的段落中蹒跚

把阳光踩痛

那蓬头垢面的妇人

早已脱离你叙述的情节

被今天拜金的刀刃戏弄

 

咳,就在今夜

雪又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泥土抱着历史的旧账

在大雪中翻阅,比寒冷更寒冷

脚下的泥泞

都在耻笑废墟上的折腾

 

那盏在汉语上移动的小油灯呀

带着些许的温暖

被你小心翼翼放进句号

沿着你叹息的河流

用微光映照着前额的寂静

 

雪花飘落的火焰

因为你,在百年后的今天

无数槐花,枝生温暖

在诗歌的细节中生长

使苦难轻轻尖叫,被生命挽回

面对人民,渐渐辽阔

 

 

图片

潇潇,著名诗人,画家。出版中外文诗集12部。作品被翻译成英、德、西班牙、法、韩、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曾获罗马尼亚阿尔盖齐国际文学奖、韩国昌原KC国际文学奖特别奖等多项中外诗歌大奖,并被授予罗马尼亚荣誉市民。

 

图片

 

 

艾 青

亚 楠

 

我喜欢你吟哦的土地上

大堰河

升起的明亮

我喜欢江南烟雨中

你目视那一抹淡绿色远山——

从泥土中

萃取的光照亮了

那些苦难深重的灵魂

 

你眼中常含着泪水

那是一个赤子

对母亲

刻骨铭心的爱,是万物对泥土

的深深眷恋

而那时的你呀,纵然

粉身碎骨

也要让大地拥有光明

 

我无法走进你那颗

受伤之后

依然坦然自若的心

只是

我从你诗句中

汲取了

整个夜空孕育的明亮

就像远方

一道道闪电焚烧着黑暗

 

就这么电闪雷鸣吧

你的头颅

已幻化成耀眼的光

在暗夜,让众生不再迷茫

而我就在你

的光谱里看见了深沉的爱

还有

土地和太阳

 

 

图片

亚楠,本名王亚楠,祖籍浙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新疆作协副主席、伊犁州作协主席。已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花城》《钟山》《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远行》《落花无眠》《南方北方》《在天边放牧云朵》《记忆追寻我》《白驼》等14部作品集。每年均有作品入选全国各类诗歌、散文诗年度选本。多次获得诗歌、散文诗奖项。

 

图片

 

 

诗人的心脏

赵琼

 

又一次读到《黎明的通知》时

正好又是黎明

意象与生活

正好重叠成一幅

醒来的风景

流星,流于黑夜

流于星群的深处

将召引的诗行写成

被露水一一复生

像先驱一样

透明而又博大的英雄

 

站在黎明的肩胛上

我看到了一匹马

像太阳

总能穿透乌云和黑暗

从天边跑到

天的另一边

 

在人间,所有从风雨之中

能够长成果实的蓓蕾

都被岁月赐予了

哺育的身份

每天,能够冲出地平线的

那些太阳

都是红的,红得就像

一颗诗人的

心脏

 

当烧红的铁,被炉膛

一一捧出

身份的重量,恰恰等同于

一枚像章

 

 

图片

赵琼,男,1966年生于晋南,空军某部干部,著有诗集5部。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等,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

 

图片

 

 

艾青与崀山

陈惠芳

 

80年前,艾青装满诗稿的那个旧皮箱,

没有遗失,被崀山收藏了。

 

旧皮箱裂开了一条小小的缝,

像崀山的一线天。

有些诗行,慢慢地渗透了出来,

硬化了,软化了,

变成了辣椒峰的石、夫夷江的水、八角寨的雾。

 

隔壁的桂林,曾浸泡在烽火中。

在新宁,在崀山,

一位教师,打开了山水。

一位诗人,留下了山水。

那篇《诗论》,还在散发美学的气味。

那张《黎明的通知》,还在快递、慢邮,

那支《火把》,还在洞穿南中国的黑夜。

 

被诗人爱着的土地,

哺育了无数的生灵与精气神。

那一口旧皮箱,在岁月静谧的一角,

露出了泪水与星光。

 

2021年4月30日

 

图片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198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日报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长沙诗歌地图》。

 

图片
 

 

黑暗中,内心有光的人不会迷路——兼致艾青

班琳丽

 

这一年,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死亡,

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告别。

 

落日即结局。每一个结局打开,

都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划伤。

 

地球又一次陷入死亡的狂欢。

人类仍不曾手握让死亡尽快死亡的秘诀。

 

风完成了对雨水的引渡。

雨水完成了对土地的称颂。

热衷于重建的手,

不厌其烦地修正遍地错处。

 

再远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死神窃笑着收割懈怠的头颅,

土地一再拒绝

埋人。

 

飞絮纷扰,大雪一般,太白了。

密不透风的

干燥的

世界像一张被洗白的钞票,

不见半点折痕。

 

新燕欢唱。

我是它喉咙间等待冲进春天的音符,

挑亮内心的烛光。深渊之上,

眼睛献出干净的泪水,

群山献出金色的沉默,

而折断的翅膀,依旧向天空,

献出敬畏。

 

 

图片

 

班琳丽,笔名班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居商丘。

 

图片

 

 

 

 

中国诗歌艾青月
——《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启事
 

一、来稿要求和须知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兼顾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鉴赏性。

2、参加“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活动,每人限投一次,多投无效。所有投稿作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详细通信地址、邮箱,以及便于联系的电话号码等。

3、本次活动的作品使用权、修改权归中国诗歌学会。不同意修改的,请在来稿作品最末处注明。一个月内未选用的作品,可自行处理。

4、我会对入选的作品可用于开展非营利性项目(包括展览、印刷、出版等),不再另外通知作者,不再另付稿费等。

5、凡是参加本次活动的投稿者,皆视为已阅读并认可本启事的全部规则和要求。

二、征稿时间

2021年5月1日起至2021年5月30日止(以系统默认时间为准)。

    三、来稿邮箱:

1、来稿请发至中国诗歌学会邮箱:zgsgxh@126.com

2、邮件主题请注明“我为艾青写一首诗+作品题目”。

 

※我们将从来稿中挑选优秀作品在5月期间,分别中国诗歌学会网站和中国诗歌学会公众号推送,《诗选刊》将从我会公众号推送的作品,择优在《诗选刊》公开发表。

 

 

图片

 


 

编辑:安琪 编审:符力 / 制作:赵云

当前位置: 首页 > 征文活动

中国诗歌艾青月|我为艾青写一首诗(一)

日期:2022-03-02 13:39:03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君  点击:2291
中国诗歌学会 2021-05-01 18:23:03 手机阅读 第二届中国诗歌艾青月倡议书 尊敬的广大诗人朋友们: 艾青是中国新诗的先驱代表诗人,是二十世纪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中唯一的中国诗歌巨匠。

中国诗歌学会
2021-05-01 18:23:03

手机阅读

 

 
 
 

第二届中国诗歌艾青月倡议书

 
 

 

图片

 

尊敬的广大诗人朋友们:

  艾青是中国新诗的先驱代表诗人,是二十世纪世界三大人民诗人中唯一的中国诗歌巨匠。
  2020年5月,我会将每年5月命名为“中国诗歌艾青月”。在第二个中国诗歌艾青月来临之际,中国诗歌学会向广大诗人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伟大而独特的诗人,是当之无愧的诗坛泰斗。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始终如一坚定坚持对光明的信念,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
  艾青自觉将诗歌作品和国家、人民命运紧密融合,使诗创作自觉站在时代的舞台上放歌。回顾他不平凡的一生,重温他的诗歌创作,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倾听到时代的呼唤,他的诗歌具有特别重要和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从艾青诗歌当中,能读到闪烁在诗歌里的又一部党史。故此,今年的中国诗歌艾青月,我们倡议每一个诗人和读者重读艾青诗歌,由艾青的诗句中感受到党的百年创业和辉煌的历程。
  我们还倡导广大诗人朋友们和一切爱诗的人们,拿起笔为艾青写一首诗,在缅怀这位有世界影响的大诗人的同时,建立起新时代的诗歌美学。
  此倡议!
中国诗歌学会
2021年5月1日

 

 

图片

 

 

 

当年我有一支芦笛

林  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这是艾青先生《虎斑贝》的最后两行

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与不安

他依旧庆幸自己重新获得了“阳光”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读艾老的诗了

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四十多年前

在白洋淀,在那个小小的水乡村落里

他的诗句,在我心中确曾唤醒过什么

 

“我的胸中,微微发痛的胸中

永远地汹涌着

生命的不羁与狂热的欲望呵”﹡

 

一颗赤子之心,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我们都渴望撰写出心中的光明与希望

 

三十年前拜访艾青先生

那是一所北京城区很小的四合院

灰墙朱门,阳光透过改装过的落地玻璃窗

几株常青的绿植点缀其间

质朴,亲切,物如其人

传统中透出几分现代感

艾青先生坐在青堂瓦舍的小院中

在我带来的《艾青诗选》的扉页上

微微颤抖着签了两个很大的字

 

那一刻,这位经历过苦难与伤痛的人

这位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的人

这位曾为我们吹响过芦笛的人

一定听到了天籁的幽鸣

 

2021年4月30日

 

﹡根据1992年10月20日所写短文《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改写。

﹡摘自1933年3月28日艾青先生在上海监狱的不眠之夜,为纪念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所写的《芦笛》诗句。

﹡摘自艾青先生诗《旷野》。

 

图片

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年11月7日生于河北。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为“白洋淀诗歌群落”和“朦胧诗”的主要成员。出版过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十余部。北京作协理事,《诗刊》编委,《诗探索》作品卷主编。

 

图片

 

 

艾青的微笑

傅天琳

 

艾青微笑着叫我坐近一些

再近一些

那一年艾青七十岁

在一个二十人的采风团里

我哪里敢靠近团长

总是选择偏远角落坐下

后来在全国首届获奖诗集颁奖会上

我又看见了艾青

诗坛泰斗像小学生一样

天真的笑着说

“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获奖”

再后来我看见同样的微笑

是在一张黑白照片中

一个睿智老人

笑得像婴儿

我在照片前足足站立了一小时

眼眶湿润

内心却经历了一场澎湃一场洗礼

这个挥笔疾书雪落在中国大地的诗人

这个苦难加身却始终相信

有一件日出的大事就要发生的诗人

这个人民的诗人

他浅浅的至真至纯的微笑

压住了一生一世的痛

压住了一个时代的风云

他是天空派出的高举光的赞歌的使者

他是大堰河怀里皎洁如初的小儿子

 

 

图片

傅天琳,出版诗集、散文集、儿童小说集20余部。作品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全国女性诗歌杰出贡献奖,《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优秀诗歌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图片

 

 

在大堰河的故乡

王家新

 

在浙江金华

重读《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依然受到感动

好像写下这首颂歌的是我

在一个落雪的早上,从上海龙华路

那个监狱的窗口……

但此刻,我在诗人的故乡行走

他们带我去波光如镜的景区游览

他们请我走上盛大的庆典

他们甚至带我去了“大堰河”的旧居

给我看乌黑的灶台、乌黑的酱碗……

(但是,那个“拍去围裙上的炭灰”

就下地干活的母亲哪里去了?

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是否仍在冰屑中抖索?)

频频举杯的晚宴上,他们告诉我

明年的诗歌节还要请我来

可是,我连一行诗也写不出

我至今愧对金华人民

我望了望屋外的好天气

我忽然觉悟到一个诗人最好的位置

也许就是那个带铁栏的窗口

在一个落雪的变暗的下午……

 

2016.12

 

 

图片

 

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有诗集、诗论随笔、译诗集三、四十种,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翻译奖和荣誉称号。

 

图片

 

 

在艾青故居

胡弦

 

从这里出走,去远方。

而我们沿着相反的方向,来看他的故居

——并非来自他讲述的时空:如果

有回声,我们更像那回声

分裂后的产物

老宅是旧的,但探访永远是

新的发生——在这世上,没有一种悲伤

不是挽歌所造就。我们

在玻璃柜前观看旧诗集,说着话,嗓音

总像在被另外、不认识的人借用

他不在场,我们该怎样和他说话?一个

自称是保姆的儿子的老者

在门槛外追述,制造出一种奇异的在场感。

——我感到自己是爱他的,在树下,在楼梯的

吱嘎声中,我仿佛在领着

一个孩童拐过转角,去看他贴在墙上的一生

从窗口望出去,是他的铜像

在和另一个铜像交谈,神采焕发,完全

适合另一个地方的另一段时光。

老墙斑驳,但我已理解了

那雕像在一个瞬间里找到的意义。

滴着小雨,铜闪亮,我感受着

金属的年轻,和它心中的凉意与欢畅

他结过三次婚——另一扇窗外,双尖山苍翠

在所有的旧物中,只有它负责永远年轻

被捕过,劳改过,出过国,在画画的时候

爱上了写诗——他在狱中写诗。

——昨天不是像什么,而是

是什么。他的半身像伫立在大门外,手指间

夹一根烟,面目沧桑,对着

无数来人,仿佛

已可以为自己的思考负责,为自己的

一生负责——最重要的

是你的灵魂不能被捕,即便

被画过,被诗句搬运,被流放和抚慰——

它仍需要返乡。要直到

雕像出现在祖宅里,他的一生

才是完整的。我凝视他的眼,里面

有种很少使用的透视法则。而发黄的

照片上,形象,一直在和改变作斗争。这从

完整中析出的片段环绕着我们,以期

有人讲述时,那已散失的部分,能够跟上进入

另一时空的向导。而为什么我们

要在此间流连,当它

已无人居住,但仍需要修缮、看守,仿佛有种

被忽略的意义,像我们早年攒下的零钱

而穿过疑虑、嘈杂、真空,一尊铜像

已可以慢慢散步回家

又像一个沙漏,内部漏空了,只剩下

可以悬空存在的耐心:一种

看不见的充盈放弃了形状,在讲述之外

正被古建筑严谨的刻度吸收。

 

 

图片

 

胡弦,诗人、散文家。有诗集《沙漏》《空楼梯》和散文集《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问世。曾获《诗刊》《星星》等杂志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十月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

 

图片

 

 

金东区公民艾青

杨志学

 

如果往大处,往高处说的话

我们可以这样称呼他——

著名诗人艾青

人民诗人艾青

经典的艾青、伟大的艾青

中国的艾青,世界的艾青

乃至可以说:人类的艾青

——这些都不是夸大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小处去看

从具体的地方去说

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他——

一个地主的儿子艾青

被保姆大堰河养大了的艾青

艾轩的父亲艾青

高瑛的丈夫艾青

——这是艾青家庭、出身方面的

信息,也毋庸置疑

 

而此时,我又听到另一种声音

(它独特、执着,不容拒绝)

这是来自艾青故乡的申请——

把艾青,唤作金东区的艾青吧!

 

四海为家的诗人应该归来了

长期漂泊的孩子应该回家了

金东区想念他啊,精心地

为他修建并不断完善着故居

 

以故居的名义,把艾青

迎回这里,定然合他心意

让他从小熟悉的环境重现眼前

把他创造的作品都摆放在里面

他所有的亲人,可以来这里看他

普天下的诗人,都可以到此访问他

 

远离了都市的喧闹与污浊

他在自家宅院里清静地酣睡

亲吻这土地,呼吸这清新空气

听着家乡方音,看着家乡的新人

他一定舒心,脸上也少了皱纹

 

就这样称呼吧:金东区的艾青!

当年,艾青就是从这里出发

把诗和自由的种子撒向大地

如今他在此安眠,完全合乎情理

 

艾青,金东区的最大风景

艾青,金东区的一张名片

他永远是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

引以为自豪的一名特殊的公民啊

 

 

 

 

 

图片

杨志学,笔名杨墅,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解放军外语学院副教授、《诗刊》编辑部主任、中国诗歌网负责人等,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著有诗学专著《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诗与论合集《心有灵犀》,诗歌赏评集《谁能留住时光》等。主编诗集《朗诵中国》、《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二十多部。曾应邀担任鲁迅文学奖和其他重要诗歌奖项的评委,诗歌作品获《上海文学》奖等奖项。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

 

图片

 

 

飘落的火焰——纪念艾青

潇潇

 

雪落进了你的词语

把每一个句子擦拭得雪亮

小小的一片雪花

足以把一场诗歌的盛宴

变得无边,等候你

为火焰,为火焰上的人民而写作

 

那冒着大雪,戴着皮帽

赶着马车的中国农夫

仍然在你诗歌的段落中蹒跚

把阳光踩痛

那蓬头垢面的妇人

早已脱离你叙述的情节

被今天拜金的刀刃戏弄

 

咳,就在今夜

雪又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泥土抱着历史的旧账

在大雪中翻阅,比寒冷更寒冷

脚下的泥泞

都在耻笑废墟上的折腾

 

那盏在汉语上移动的小油灯呀

带着些许的温暖

被你小心翼翼放进句号

沿着你叹息的河流

用微光映照着前额的寂静

 

雪花飘落的火焰

因为你,在百年后的今天

无数槐花,枝生温暖

在诗歌的细节中生长

使苦难轻轻尖叫,被生命挽回

面对人民,渐渐辽阔

 

 

图片

潇潇,著名诗人,画家。出版中外文诗集12部。作品被翻译成英、德、西班牙、法、韩、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曾获罗马尼亚阿尔盖齐国际文学奖、韩国昌原KC国际文学奖特别奖等多项中外诗歌大奖,并被授予罗马尼亚荣誉市民。

 

图片

 

 

艾 青

亚 楠

 

我喜欢你吟哦的土地上

大堰河

升起的明亮

我喜欢江南烟雨中

你目视那一抹淡绿色远山——

从泥土中

萃取的光照亮了

那些苦难深重的灵魂

 

你眼中常含着泪水

那是一个赤子

对母亲

刻骨铭心的爱,是万物对泥土

的深深眷恋

而那时的你呀,纵然

粉身碎骨

也要让大地拥有光明

 

我无法走进你那颗

受伤之后

依然坦然自若的心

只是

我从你诗句中

汲取了

整个夜空孕育的明亮

就像远方

一道道闪电焚烧着黑暗

 

就这么电闪雷鸣吧

你的头颅

已幻化成耀眼的光

在暗夜,让众生不再迷茫

而我就在你

的光谱里看见了深沉的爱

还有

土地和太阳

 

 

图片

亚楠,本名王亚楠,祖籍浙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新疆作协副主席、伊犁州作协主席。已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花城》《钟山》《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已出版《远行》《落花无眠》《南方北方》《在天边放牧云朵》《记忆追寻我》《白驼》等14部作品集。每年均有作品入选全国各类诗歌、散文诗年度选本。多次获得诗歌、散文诗奖项。

 

图片

 

 

诗人的心脏

赵琼

 

又一次读到《黎明的通知》时

正好又是黎明

意象与生活

正好重叠成一幅

醒来的风景

流星,流于黑夜

流于星群的深处

将召引的诗行写成

被露水一一复生

像先驱一样

透明而又博大的英雄

 

站在黎明的肩胛上

我看到了一匹马

像太阳

总能穿透乌云和黑暗

从天边跑到

天的另一边

 

在人间,所有从风雨之中

能够长成果实的蓓蕾

都被岁月赐予了

哺育的身份

每天,能够冲出地平线的

那些太阳

都是红的,红得就像

一颗诗人的

心脏

 

当烧红的铁,被炉膛

一一捧出

身份的重量,恰恰等同于

一枚像章

 

 

图片

赵琼,男,1966年生于晋南,空军某部干部,著有诗集5部。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等,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

 

图片

 

 

艾青与崀山

陈惠芳

 

80年前,艾青装满诗稿的那个旧皮箱,

没有遗失,被崀山收藏了。

 

旧皮箱裂开了一条小小的缝,

像崀山的一线天。

有些诗行,慢慢地渗透了出来,

硬化了,软化了,

变成了辣椒峰的石、夫夷江的水、八角寨的雾。

 

隔壁的桂林,曾浸泡在烽火中。

在新宁,在崀山,

一位教师,打开了山水。

一位诗人,留下了山水。

那篇《诗论》,还在散发美学的气味。

那张《黎明的通知》,还在快递、慢邮,

那支《火把》,还在洞穿南中国的黑夜。

 

被诗人爱着的土地,

哺育了无数的生灵与精气神。

那一口旧皮箱,在岁月静谧的一角,

露出了泪水与星光。

 

2021年4月30日

 

图片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宁乡。1984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南日报社。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长沙诗歌地图》。

 

图片
 

 

黑暗中,内心有光的人不会迷路——兼致艾青

班琳丽

 

这一年,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死亡,

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告别。

 

落日即结局。每一个结局打开,

都是一次猝不及防的划伤。

 

地球又一次陷入死亡的狂欢。

人类仍不曾手握让死亡尽快死亡的秘诀。

 

风完成了对雨水的引渡。

雨水完成了对土地的称颂。

热衷于重建的手,

不厌其烦地修正遍地错处。

 

再远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死神窃笑着收割懈怠的头颅,

土地一再拒绝

埋人。

 

飞絮纷扰,大雪一般,太白了。

密不透风的

干燥的

世界像一张被洗白的钞票,

不见半点折痕。

 

新燕欢唱。

我是它喉咙间等待冲进春天的音符,

挑亮内心的烛光。深渊之上,

眼睛献出干净的泪水,

群山献出金色的沉默,

而折断的翅膀,依旧向天空,

献出敬畏。

 

 

图片

 

班琳丽,笔名班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居商丘。

 

图片

 

 

 

 

中国诗歌艾青月
——《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启事
 

一、来稿要求和须知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兼顾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鉴赏性。

2、参加“我为艾青写一首诗”征文活动,每人限投一次,多投无效。所有投稿作品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详细通信地址、邮箱,以及便于联系的电话号码等。

3、本次活动的作品使用权、修改权归中国诗歌学会。不同意修改的,请在来稿作品最末处注明。一个月内未选用的作品,可自行处理。

4、我会对入选的作品可用于开展非营利性项目(包括展览、印刷、出版等),不再另外通知作者,不再另付稿费等。

5、凡是参加本次活动的投稿者,皆视为已阅读并认可本启事的全部规则和要求。

二、征稿时间

2021年5月1日起至2021年5月30日止(以系统默认时间为准)。

    三、来稿邮箱:

1、来稿请发至中国诗歌学会邮箱:zgsgxh@126.com

2、邮件主题请注明“我为艾青写一首诗+作品题目”。

 

※我们将从来稿中挑选优秀作品在5月期间,分别中国诗歌学会网站和中国诗歌学会公众号推送,《诗选刊》将从我会公众号推送的作品,择优在《诗选刊》公开发表。

 

 

图片

 


 

编辑:安琪 编审:符力 / 制作:赵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