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专区
大海求索者(报告文学)
日期:2022-11-27 10:11:44  来源:未知  作者:燕淑清  点击:338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海上浮动基地专项办公室
                 副主任丁军
 
    丁军出生苏北的一个海滨小城江苏射阳,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去海边捉螃蟹,跟小伙伴看晚霞落日拾花蛤,跟家人听涛声入耳阔胸怀,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心立志做一名探秘大海的人。
    当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也是丁军对大海情结念念不忘最好的选择。丁军2011年从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当时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简历到中船702所,很幸运被录用了,2011年5月份正式成为702所的一名正式员工,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总体性能评估和水池试验研究工作。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丁军2014年报考了中国舰船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顺利录取后师从我国著名舰船力学专家吴有生院士,所学专业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习于2018年4月份博士毕业。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跟港口码头的设计建造相关的专业,从进入702所那一刻起,丁军感觉自己跟儿时的梦想又接近了一步,终于可以跟大海打起了交道,也认定了自己这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生活的地球,百分之七十几是大海,人类历史几千年,但用了大部分的时间研究和探索只占百分之二十几的陆地,而大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和神秘的。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遭受海上入侵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受尽世界列强的欺辱,遭列强海上入侵470余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所以这个领域,一方面是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华民族强盛之路,为自己可以在这样一个领域奋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开发利用对新型浮式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研发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首先面临着理论体系空白和试验技术薄弱两个难点问题。理论体系方面,在无任何可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一切只能靠自己,因此他们就从无到有建立起完整的面向复杂南海环境中,新型浮式装备总体性能评估理论体系,并融合了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两个学科的水池试验技术,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丁军加入702所从事船舶行业工作属于跨专业比较厉害的,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都是港口航道工程专业。刚入702所时感觉压力非常大,跟不上别人,只能付出加倍的努力。特别妻子那个时候正好怀孕,双重压力,经常胃疼,但又没时间去检查,生小孩那天,几位老人都在,丁军抽空去检查一下,胃镜刚做,医生就责怪如果再晚几天,很可能就胃穿孔了!要求立即住院。青春的艰难是痛苦,但也是人生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财富。
    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着几个国家级大型研究项目,任务重,难度大,挑战高,但由于是新建部门,年轻人居多,有一段时间,正好处在老项目结题、新项目申报的重叠期,大家加班加点变成了常态,明显感觉大家整体处在疲劳的运行状态,于是丁军就开始组织大家一起打打球,篮球还是所里老青年新青年传统项目。
     在困难面前丁军个性直朴也能最好表达自己,英语一直是丁军的薄弱项,但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大型国际会议,英语成了阻碍交流的最大绊脚石。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早起半小时读英语、每天在手机APP上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还练习英语听力,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有进步,直到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但另一个同事不能到现场,想请他代为宣读一下PPT,当时有点犯难,一是给他的时间不多,上午告诉下午就得讲,二是他的研究内容,不是特别熟悉。但自己又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鼓起勇气接下了这个任务,在几个多个老外面前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但效果却很不错,增强了自信心和努力方向。
    现任:ISS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环境组委员,多个国内外顶级期刊(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tructures、中国造船等)审稿人,主要负责针对我国南海维权与经济发展的(极)大型浮式结构物总体性能评估的新理论新方法、水池试验和现场实测的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筹建工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三十余篇被SCI、EI检索,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6项。先后获得702所嘉奖、三等功、青年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科技进步奖一、二和三等奖、无锡市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等多个奖项。
单位的产品非常多,最出名的要算深潜器系列,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另外还有面向南海开发利用的装备,如百米级岛礁建设浮式平台、双模块科学试验平台等。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研究与试验基地,总体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因此科研方面的投入肯定是占据主要成分的。
    由于702所具备我国海洋装备总体性能保证和新型装备总体设计技术研发的国家力量,承担着多个国家级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职责,因此收益肯定不是显性化的。由于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在海军建设和国防方面,所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很难感受到直接的便捷。
    丁军很喜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是写进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句话。工作时,进入702所是跨专业,给一张型线图,船首和船尾都分不清,所有的常用软件都不会用,很迷茫也很失落,但他不相信,别人上班8小时,丁军就用12小时,一年之后就完全进入角色,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丁军将继续在船舶工业软件和数据融合卡脖子技术攻关、南海岛礁开发利用新型浮式保障装备研发、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这就是驰骋大海702所丁军,兢兢业业科学子。不论是从农村还是从大城市来到702所,都是热爱这方事业才背井离乡,持之以恒报效祖国这辈人从未改变炎黄色。
 
 
采编:燕淑清(于无锡)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稿专区

大海求索者(报告文学)

日期:2022-11-27 10:11:44  来源:未知  作者:燕淑清  点击:338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遭受海上入侵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受尽世界列强的欺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海上浮动基地专项办公室
                 副主任丁军
 
    丁军出生苏北的一个海滨小城江苏射阳,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去海边捉螃蟹,跟小伙伴看晚霞落日拾花蛤,跟家人听涛声入耳阔胸怀,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心立志做一名探秘大海的人。
    当时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也是丁军对大海情结念念不忘最好的选择。丁军2011年从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当时报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简历到中船702所,很幸运被录用了,2011年5月份正式成为702所的一名正式员工,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总体性能评估和水池试验研究工作。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丁军2014年报考了中国舰船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顺利录取后师从我国著名舰船力学专家吴有生院士,所学专业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学习于2018年4月份博士毕业。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跟港口码头的设计建造相关的专业,从进入702所那一刻起,丁军感觉自己跟儿时的梦想又接近了一步,终于可以跟大海打起了交道,也认定了自己这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生活的地球,百分之七十几是大海,人类历史几千年,但用了大部分的时间研究和探索只占百分之二十几的陆地,而大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非常陌生和神秘的。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遭受海上入侵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受尽世界列强的欺辱,遭列强海上入侵470余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所以这个领域,一方面是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代表着中华民族强盛之路,为自己可以在这样一个领域奋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开发利用对新型浮式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研发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首先面临着理论体系空白和试验技术薄弱两个难点问题。理论体系方面,在无任何可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一切只能靠自己,因此他们就从无到有建立起完整的面向复杂南海环境中,新型浮式装备总体性能评估理论体系,并融合了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两个学科的水池试验技术,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丁军加入702所从事船舶行业工作属于跨专业比较厉害的,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都是港口航道工程专业。刚入702所时感觉压力非常大,跟不上别人,只能付出加倍的努力。特别妻子那个时候正好怀孕,双重压力,经常胃疼,但又没时间去检查,生小孩那天,几位老人都在,丁军抽空去检查一下,胃镜刚做,医生就责怪如果再晚几天,很可能就胃穿孔了!要求立即住院。青春的艰难是痛苦,但也是人生道路上非常宝贵的财富。
    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着几个国家级大型研究项目,任务重,难度大,挑战高,但由于是新建部门,年轻人居多,有一段时间,正好处在老项目结题、新项目申报的重叠期,大家加班加点变成了常态,明显感觉大家整体处在疲劳的运行状态,于是丁军就开始组织大家一起打打球,篮球还是所里老青年新青年传统项目。
     在困难面前丁军个性直朴也能最好表达自己,英语一直是丁军的薄弱项,但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每年都会参加一些大型国际会议,英语成了阻碍交流的最大绊脚石。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天早起半小时读英语、每天在手机APP上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还练习英语听力,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有进步,直到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但另一个同事不能到现场,想请他代为宣读一下PPT,当时有点犯难,一是给他的时间不多,上午告诉下午就得讲,二是他的研究内容,不是特别熟悉。但自己又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鼓起勇气接下了这个任务,在几个多个老外面前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但效果却很不错,增强了自信心和努力方向。
    现任:ISS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环境组委员,多个国内外顶级期刊(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tructures、中国造船等)审稿人,主要负责针对我国南海维权与经济发展的(极)大型浮式结构物总体性能评估的新理论新方法、水池试验和现场实测的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筹建工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三十余篇被SCI、EI检索,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6项。先后获得702所嘉奖、三等功、青年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科技进步奖一、二和三等奖、无锡市科协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优秀博士论文等多个奖项。
单位的产品非常多,最出名的要算深潜器系列,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另外还有面向南海开发利用的装备,如百米级岛礁建设浮式平台、双模块科学试验平台等。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研究与试验基地,总体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三。因此科研方面的投入肯定是占据主要成分的。
    由于702所具备我国海洋装备总体性能保证和新型装备总体设计技术研发的国家力量,承担着多个国家级重大战略任务的攻关职责,因此收益肯定不是显性化的。由于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在海军建设和国防方面,所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很难感受到直接的便捷。
    丁军很喜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是写进博士论文致谢中的一句话。工作时,进入702所是跨专业,给一张型线图,船首和船尾都分不清,所有的常用软件都不会用,很迷茫也很失落,但他不相信,别人上班8小时,丁军就用12小时,一年之后就完全进入角色,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丁军将继续在船舶工业软件和数据融合卡脖子技术攻关、南海岛礁开发利用新型浮式保障装备研发、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这就是驰骋大海702所丁军,兢兢业业科学子。不论是从农村还是从大城市来到702所,都是热爱这方事业才背井离乡,持之以恒报效祖国这辈人从未改变炎黄色。
 
 
采编:燕淑清(于无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