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 > 致敬经典
诺奖诗人——苏利•普吕多姆
日期:2016-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797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过工程师,学习过法律,但他对这些被别人视为坦途正道的职业毫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写诗,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一言九鼎的批评界巨擎·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着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徐利·普鲁东、莫姆森卷,台湾环华百科出版社,169页)。早期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吟唱着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破裂的花瓶》一诗是其中的代表。

自《孤独集》之后,受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影响,其诗转向一种哲学和玄学思考,试图将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内在的人性",创作一种博大精深、融天地与人性于一体的诗歌。[1]  他渴望像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以及人生的真谛,但是,他徒然具有科学修养和热情,却不具备写哲理诗的才情,也没有找到将诗与科学、哲学结合起来的角度,虽有许多至理名言,但往往只能流于空洞说教。 

随着时代的推进,普吕多姆的地位渐渐从一位主要诗人降次为高蹈派中一位不太重要的诗人,他的《破碎的花瓶》被收入许多选集,可他视为毕生头等要事的长篇训谕史诗却被认为缺乏想象力,缺乏诗意,几乎无法阅读。

枷锁

 

 

我渴盼热爱一切,偏偏遭逢不幸,

因为有层层相叠的痛楚;

整个世间,无数脆弱与疼痛的羁绊

将我的灵魂牵连到万物。

 

一切均以类似的魅力同时吸引我:

真实的藉着微光,陌上的藉着帐幕;

一道划空的金光把我的心化入阳光,

且以细长丝线与群星结合。

 

悦耳的调子用旋律拉住我,

我独抚着绒状温柔的玫瑰;

在我眼眸,微笑成了枷锁,

在我嘴唇,亲吻成了枷锁。

 

我的生命被易脆的绳结悬吊,

我成了我所爱的成千个体的俘虏:

只要一丝风儿的惊动

我就悄悄感觉到自己被推开。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7-8

 

异乡人

 

我常常自问:你是哪一族人?

你的内心丝毫找不到可以束缚或动人的,

没有什么能使你的思想与感觉满足:

似乎有一种无限的幸福该属于你。

 

然而,你曾经失去了什么样的乐园?

是什么崇高的理由要你效劳的?

只为了瞧瞧世间的丑陋与恶习,

你的真美与真徳是什么?

以我幻想天地的模糊忏情,

与神奇乏味看来,

该有个起始:

我白费心机的在心版寻找。

 

还有,我表白因痛苦受惊的自己,

我听到一位超凡的异乡人为我哭泣,

他一直隐藏着他的国籍与名字。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17-18

 

疑惑

 

白色的真理躺在深深的井底。

大家从不注意或小心地避开;

而我,独自在那里冒险,由于凄愁的爱,

我穿过最黑的夜爬到井里。

 

我尽可能把绳子拖长;

我把它一直放到了头:我四顾,

眼珠惊慌,我伸出双臂摸触,

什么都役看见、没触到,我在悠晃。

 

而它却在那里,我听见它在呼气;

我像个永恒的钟摆,被它的引力所吸,

我来来回回,徒劳地在暗中触摸。

 

难道我不能延长这双荡的绳索,

也不能重见欢快地诱我的日光?

难道我该在恐俱中一辈子地摇晃?

 

 

堕入地狱的女人

 

铁铺发出音响,充满黑色幻象。

庞大的打桩机,尖锐声的粗锯

冷默,凶狠刺鼻的剪刀,

狂暴碾压机的无情嘴唇,

 

一切都在怒吼,这洞穴里,白天即黄昏

而夜晚即赤热的正午,

有人以为瞧见但丁画像升起

离开,质问着永恒的绝望。

 

这是恐怖的服从的“力量”之地狱。

她说:“什么敌人总是推我反抗我?

我根本不能脱离这混沌吗?”

 

但是人类,比她更大胆,比她懵懂得更富有,

变得跟她还能做到的那样,

以其心平气和退至无限岁月。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29-30 

 

 

地球之声

 

你枉费心机地升高,喔,活跃的潮水,

因大地推挤而发出所有人类的喊声!

针对高贵的太阳,迷途的流浪汉,

你那来势汹汹的波涛显得无比乏力!

 

你并非招待通道中的任何事物:

你还能长久地在无涯中奔跑:

每一颗星因你汹涌波涛而轮番

勉强感觉而滑进死寂的夜晚。

 

当一波涛迢远地减弱而去,

另一波已形成;但终归是

你那惋惜而叫嘘的痛楚音乐会

在升高之际觅寻哑默的星座!

 

然而忠实地留下无根的探索:

也许它存在于比天空更高,

一颗比较不哑默而独立的

对你比较不陌生而更了解你的星球。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35-36

 

 

授 奖 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D.威尔逊
陛下、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作出这个理当引起公众极大注意的伟大捐赠的时候,他终生的工作导致他偏爱对自然的研究,并奖赏在与此有关的某些科学中所作出的发现。同样,他的世界主义的抱负又使得他成为和平和国家之间的友好情谊的鼓吹者。在他的遗嘱中他将文学也列在授奖之列,虽然他是将文学排在自然科学的后面,因为自然科学最令他神往。

    
文学是感激他的,因为文学的从事者也成了他所关心的对象人们可以这样来看,文学排在瑞典所颁发的这组奖的最后,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文明的至高无上的花朵,也许是最为美丽也是最为玲珑剔透的花朵,现在将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竞相开放。

    
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这些由鲜花编织的钦羡之意中;这些头戴桂冠的人接受了一种在物质价值上胜过了过去时代的金色的紫罗兰的报偿。

    
诺贝尔文学奖的判归也提出了自身的问题。“文学”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术语,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不无道理地详细说明,这个竞争必须包括的不仅有纯文学,而且还有那些由于其形式和所阐述的内容从而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不过这样一来,这个领域也就得以扩大,困难也就增加。如果说,假定被提名的作者的长处在其他方面几乎无分轩轾,困难之处就在于此项奖究竟是应该颁发给一位抒情诗诗人、一位史诗诗人还是一位戏剧诗人,如果要在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一位天才的诗人之间进行选择,这项任务就愈加复杂。诚如数学家们所言,这些次元是不能按同一标准来予以衡量的。但聊以自慰的是,既然此项奖每年颁发一次,那就有不止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不得不让位于另一位同样伟大的作家,但又可能在另外一年获得他当之无愧的奖赏。

    
为了获得文学奖,大量优秀的推荐送抵瑞典学院,瑞典学院又对这些推荐进行最为严谨的审查。瑞典学院在具有世界声望和几乎同样的文学重要性的不同姓名当中进行选择时,它所取用的是它认为这一次从几个角度讲应该具有优先权的人。瑞典学院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奖给法兰西学院的诗人兼哲学家苏利·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诞生于1839316日,诗名随着1865年《长短诗集》的问世而得以确立。随后问世的是几卷诗歌、哲学和美学著作。如果说其他诗人的想象力以外向为主并且反映人生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话,那么苏利·普吕多姆就拥有一种既敏感又细腻的内向的天性。他的诗歌很少涉及客观存在的形象以及外部形势,而是主要涉及它们在何等程度上能用作诗歌沉思的一面镜子。那尘世所无法驱散的对心灵的热爱,他的怀疑、他的悲哀,就是他的作品的司空见惯的主题,他的作品形式精巧,具有雕塑美,全无冗言赘词。他的诗歌显得色彩浓艳,很少表现出音调悦耳的音乐的特征,但在创造适合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时却愈加具有可塑性。他的灵魂高尚、深邃沉郁又有几分悲哀,在这种温柔却又不伤感的诗歌中将自身揭示了出来——这是一种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忧郁的同情的悲伤的分析。

    
苏利·普吕多姆用词优雅而富有魅力,艺术精湛,是我们时代的一名一流诗人,他的一些诗作是具有不朽价值的珍珠。瑞典学院与其说是为他的说教诗或者抽象诗所吸引,毋宁说是为他的抒情小诗所吸引,他的抒情小诗感情充沛,耽于冥想,而且高尚尊严,极其罕见地将细微的反思与丰富的情感熔为一炉,因而令人陶醉。

    
总之,有必要强调一个特点。苏利·普吕多姆的作品展现出了一个勤于探究、敏于观察的头脑,世间的变幻令这头脑不得安宁,鉴于他似乎不可能知道得更多,这个头脑也就在道德领域、良心的声音以及责任的崇高而又无可疵议的指示中,为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找到了证据。从这个观点来看,苏利·普吕多姆也就比大多数作家更好地代表着这位立遗嘱的人所称之为的文学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倾向”。这样一来,瑞典学院也就相信,当它首次颁发文学奖时,它在如此众多的杰出文人当中选中苏利·普吕多姆,是符合诺贝尔的遗嘱的精神的。

    
鉴于这位戴桂冠的人同意接受这项殊荣却又不幸因病而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因而我荣幸地请法国公使代为受奖,并以瑞典学院的名义转交于他。

 

 

 


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 > 致敬经典

诺奖诗人——苏利•普吕多姆

日期:2016-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797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过工程师,学习过法律,但他对这些被别人视为坦途正道的职业毫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写诗,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一言九鼎的批评界巨擎·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着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徐利·普鲁东、莫姆森卷,台湾环华百科出版社,169页)。早期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吟唱着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破裂的花瓶》一诗是其中的代表。

自《孤独集》之后,受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影响,其诗转向一种哲学和玄学思考,试图将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内在的人性",创作一种博大精深、融天地与人性于一体的诗歌。[1]  他渴望像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以及人生的真谛,但是,他徒然具有科学修养和热情,却不具备写哲理诗的才情,也没有找到将诗与科学、哲学结合起来的角度,虽有许多至理名言,但往往只能流于空洞说教。 

随着时代的推进,普吕多姆的地位渐渐从一位主要诗人降次为高蹈派中一位不太重要的诗人,他的《破碎的花瓶》被收入许多选集,可他视为毕生头等要事的长篇训谕史诗却被认为缺乏想象力,缺乏诗意,几乎无法阅读。

枷锁

 

 

我渴盼热爱一切,偏偏遭逢不幸,

因为有层层相叠的痛楚;

整个世间,无数脆弱与疼痛的羁绊

将我的灵魂牵连到万物。

 

一切均以类似的魅力同时吸引我:

真实的藉着微光,陌上的藉着帐幕;

一道划空的金光把我的心化入阳光,

且以细长丝线与群星结合。

 

悦耳的调子用旋律拉住我,

我独抚着绒状温柔的玫瑰;

在我眼眸,微笑成了枷锁,

在我嘴唇,亲吻成了枷锁。

 

我的生命被易脆的绳结悬吊,

我成了我所爱的成千个体的俘虏:

只要一丝风儿的惊动

我就悄悄感觉到自己被推开。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7-8

 

异乡人

 

我常常自问:你是哪一族人?

你的内心丝毫找不到可以束缚或动人的,

没有什么能使你的思想与感觉满足:

似乎有一种无限的幸福该属于你。

 

然而,你曾经失去了什么样的乐园?

是什么崇高的理由要你效劳的?

只为了瞧瞧世间的丑陋与恶习,

你的真美与真徳是什么?

以我幻想天地的模糊忏情,

与神奇乏味看来,

该有个起始:

我白费心机的在心版寻找。

 

还有,我表白因痛苦受惊的自己,

我听到一位超凡的异乡人为我哭泣,

他一直隐藏着他的国籍与名字。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17-18

 

疑惑

 

白色的真理躺在深深的井底。

大家从不注意或小心地避开;

而我,独自在那里冒险,由于凄愁的爱,

我穿过最黑的夜爬到井里。

 

我尽可能把绳子拖长;

我把它一直放到了头:我四顾,

眼珠惊慌,我伸出双臂摸触,

什么都役看见、没触到,我在悠晃。

 

而它却在那里,我听见它在呼气;

我像个永恒的钟摆,被它的引力所吸,

我来来回回,徒劳地在暗中触摸。

 

难道我不能延长这双荡的绳索,

也不能重见欢快地诱我的日光?

难道我该在恐俱中一辈子地摇晃?

 

 

堕入地狱的女人

 

铁铺发出音响,充满黑色幻象。

庞大的打桩机,尖锐声的粗锯

冷默,凶狠刺鼻的剪刀,

狂暴碾压机的无情嘴唇,

 

一切都在怒吼,这洞穴里,白天即黄昏

而夜晚即赤热的正午,

有人以为瞧见但丁画像升起

离开,质问着永恒的绝望。

 

这是恐怖的服从的“力量”之地狱。

她说:“什么敌人总是推我反抗我?

我根本不能脱离这混沌吗?”

 

但是人类,比她更大胆,比她懵懂得更富有,

变得跟她还能做到的那样,

以其心平气和退至无限岁月。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29-30 

 

 

地球之声

 

你枉费心机地升高,喔,活跃的潮水,

因大地推挤而发出所有人类的喊声!

针对高贵的太阳,迷途的流浪汉,

你那来势汹汹的波涛显得无比乏力!

 

你并非招待通道中的任何事物:

你还能长久地在无涯中奔跑:

每一颗星因你汹涌波涛而轮番

勉强感觉而滑进死寂的夜晚。

 

当一波涛迢远地减弱而去,

另一波已形成;但终归是

你那惋惜而叫嘘的痛楚音乐会

在升高之际觅寻哑默的星座!

 

然而忠实地留下无根的探索:

也许它存在于比天空更高,

一颗比较不哑默而独立的

对你比较不陌生而更了解你的星球。

 

莫渝译

原载台湾版《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一卷35-36

 

 

授 奖 辞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C.D.威尔逊
陛下、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作出这个理当引起公众极大注意的伟大捐赠的时候,他终生的工作导致他偏爱对自然的研究,并奖赏在与此有关的某些科学中所作出的发现。同样,他的世界主义的抱负又使得他成为和平和国家之间的友好情谊的鼓吹者。在他的遗嘱中他将文学也列在授奖之列,虽然他是将文学排在自然科学的后面,因为自然科学最令他神往。

    
文学是感激他的,因为文学的从事者也成了他所关心的对象人们可以这样来看,文学排在瑞典所颁发的这组奖的最后,是完全合理的,因为文明的至高无上的花朵,也许是最为美丽也是最为玲珑剔透的花朵,现在将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竞相开放。

    
无论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这些由鲜花编织的钦羡之意中;这些头戴桂冠的人接受了一种在物质价值上胜过了过去时代的金色的紫罗兰的报偿。

    
诺贝尔文学奖的判归也提出了自身的问题。“文学”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术语,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不无道理地详细说明,这个竞争必须包括的不仅有纯文学,而且还有那些由于其形式和所阐述的内容从而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不过这样一来,这个领域也就得以扩大,困难也就增加。如果说,假定被提名的作者的长处在其他方面几乎无分轩轾,困难之处就在于此项奖究竟是应该颁发给一位抒情诗诗人、一位史诗诗人还是一位戏剧诗人,如果要在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一位天才的诗人之间进行选择,这项任务就愈加复杂。诚如数学家们所言,这些次元是不能按同一标准来予以衡量的。但聊以自慰的是,既然此项奖每年颁发一次,那就有不止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不得不让位于另一位同样伟大的作家,但又可能在另外一年获得他当之无愧的奖赏。

    
为了获得文学奖,大量优秀的推荐送抵瑞典学院,瑞典学院又对这些推荐进行最为严谨的审查。瑞典学院在具有世界声望和几乎同样的文学重要性的不同姓名当中进行选择时,它所取用的是它认为这一次从几个角度讲应该具有优先权的人。瑞典学院将第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奖给法兰西学院的诗人兼哲学家苏利·普吕多姆。

    
苏利·普吕多姆诞生于1839316日,诗名随着1865年《长短诗集》的问世而得以确立。随后问世的是几卷诗歌、哲学和美学著作。如果说其他诗人的想象力以外向为主并且反映人生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话,那么苏利·普吕多姆就拥有一种既敏感又细腻的内向的天性。他的诗歌很少涉及客观存在的形象以及外部形势,而是主要涉及它们在何等程度上能用作诗歌沉思的一面镜子。那尘世所无法驱散的对心灵的热爱,他的怀疑、他的悲哀,就是他的作品的司空见惯的主题,他的作品形式精巧,具有雕塑美,全无冗言赘词。他的诗歌显得色彩浓艳,很少表现出音调悦耳的音乐的特征,但在创造适合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时却愈加具有可塑性。他的灵魂高尚、深邃沉郁又有几分悲哀,在这种温柔却又不伤感的诗歌中将自身揭示了出来——这是一种在读者心中激起了忧郁的同情的悲伤的分析。

    
苏利·普吕多姆用词优雅而富有魅力,艺术精湛,是我们时代的一名一流诗人,他的一些诗作是具有不朽价值的珍珠。瑞典学院与其说是为他的说教诗或者抽象诗所吸引,毋宁说是为他的抒情小诗所吸引,他的抒情小诗感情充沛,耽于冥想,而且高尚尊严,极其罕见地将细微的反思与丰富的情感熔为一炉,因而令人陶醉。

    
总之,有必要强调一个特点。苏利·普吕多姆的作品展现出了一个勤于探究、敏于观察的头脑,世间的变幻令这头脑不得安宁,鉴于他似乎不可能知道得更多,这个头脑也就在道德领域、良心的声音以及责任的崇高而又无可疵议的指示中,为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找到了证据。从这个观点来看,苏利·普吕多姆也就比大多数作家更好地代表着这位立遗嘱的人所称之为的文学中的“一种理想主义的倾向”。这样一来,瑞典学院也就相信,当它首次颁发文学奖时,它在如此众多的杰出文人当中选中苏利·普吕多姆,是符合诺贝尔的遗嘱的精神的。

    
鉴于这位戴桂冠的人同意接受这项殊荣却又不幸因病而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因而我荣幸地请法国公使代为受奖,并以瑞典学院的名义转交于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