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诗歌鉴赏 > 名家新作
以热爱的名义 | 张晓雪《石壁与野花》上市
日期:2023-09-11 18:26:5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2399


《石壁与野花》


张晓雪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



本书由张晓雪本人选编,集萃2005年-2018年部分诗歌作品,共133首诗。反映了诗人一个时期的创作成就。一如书名《石壁与野花》,自然主义风格、自由的语调、深度的情感组成了本书的诗性和纯粹性。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撷取在生活中有意味的发现,文字天真,意趣盎然。第二部分通过作者身处的位置和野外足迹、车痕,叙写大自然给予生命的感动和启示。“丛残小语,具为人间言动”。第三部分呈现人在现实中的某些相遇、相融,由此而感受自身的存在,复又沉思,省察,充满哲理。充满爱与善的表情,为这个世界注入了无尽的暖意。



 诗集精选  




黑天鹅

它与生俱来的底色
当然不是黑暗诞下的。
是旷野里的锈迹,

一点沉默,变黑的谜团。
一点神性,埋藏于群鸟丝鹭
和芦苇的摇曳中。

它把防备展开又抱成一团。
那一刻,务必高冷贵重
披着乌亮的反光。

务必看清凸凹不平、
吉凶成败的河滩,
敢于立在银色的波浪里
做白日梦。

它当然不是白天鹅的一面镜子,
默默对视却一片模糊,

曾绊倒过几只躲避的天鹅。
因渴望蜕变而使高瘦的身体
颜色加重。在它看来

所有的光芒都是微闭的样子。
群居中,认命般地领受了自己
——一个旁观者,
一枚流浪的黑影。



钟 声

钟响,百里寂静。
旧尘震落,又覆上了新尘。

钟响时,银杏幽喟,黄叶相继离去,
后人开始描述前人的季节,

无言者向背啜泣,保持着震颤的写意
与吟诵。

钟声里有草木,有衣袂。
耕种之手收好了锄具犁耙,

抖袖持肩,待余音散去后,
不耽搁收割,翻土,捆燕麦。

钟声轻,钟声栖上树枝,
遁入白云或巨石,如歌者认归了缄默。

钟声昭示沉思,西风是必经之路,
一阵清幽声像一个人自酿的痛苦,
只用来拒绝。

而安详和普度离人心最近,
被背叛一次,复活一次,
与钟声保持着一缕一缕的沉入。

与钟声,在某个黎明的时刻,
为渺小者表达过贫弱心和不眠夜。



月 光

月光轻,干净。
一束放在我心里冷却,
谁也别想碰它。
祖母用过的,我拿来享祀
——一介纪念品如承载,
亦在启示。我担心
它被荣辱得失取来取去,
会不会变成薄薄的一层。



灼灼棉花

满眼美景,我不贪心。
只想摘走一朵棉花。
由此,我握住了你裸露的
虚无。以自身的笨拙
侵占你成倍的轻盈。

我爱你,不介意先自暗淡。
你连绵的颓废:无花香、
无折断、无深处,
使我无力试探而选择了
沉入和厮守。

你过分的沉默:不说,不喊,
不躲、不挣扎。使难捺的坏脾气
放轻了症候。

与你有过的摩擦,
不是我使用过的一床棉被、
两只绣花鞋和心底埋下的几匹布帛。
是你情不自禁地泄漏:
你的梦我闯入了三次。

我畏寒。爱你时,处心积虑。
如同臣服,又犹如投奔。
我爱你白色的颂词和昭灼,
如同爱你无华无味不复蜕变的
那种缺陷。



头 羊

野花倾斜,过微风。
飞鸟配一朵闲云,
抵挡着枯草上的卑微与病。
一群镇定自若的绵羊,
被山坡那头的表情不断地
试探着。

头羊沉默,食草,锋刃一样
陷入。想必它有对彼岸的追问,
但又保持着克制。

宁可徘徊,以迟疑的步伐
抵抗内心的指向,也绝不回头
与身后任何一只有同样想法的家伙
撞在一起。



丝 瓜

一个小店被喷上了“拆”字。
它的山墙刚好是丝瓜藤攀爬的
高度。

春天里,拆迁办的人砍伐了周围的树木,
断水,断电,对它心无戒备
或者没顾得上下手。多好啊,

只要能坚持到五月,丝瓜藤待在阳光里,
还有希望结出几个新鲜的丝瓜。



以热爱的名义

以热爱的名义,黄河和长江
被提供了无数次的合唱。
“奔腾,咆哮,豪迈,辽阔……”

可站在天上的人并不这么看。
映在他眼里的白光,真切地
是点缀在峰峦褶皱里的两朵浪花:

沉默、理智,且不辜负小麦、玉米、
棉花,这些俗世的稼穑。



贴对联

挂春联贴对子,粘喜贴福。
新的时辰 ,静物画、纸币
和被忘记的神都在回应。

像新年的外套,身边人穿上,
陌生人看见。庄重的喧哗,
用来搭建生活的缺口。

寄语泼墨,崭新的写意生出霓虹,
生出陌生的地址。
新的前程站在制高点上,消散人间大事,
加固穷人的幸福。



宅 境

我喜欢浪费甜蜜的祝词,
从一朵苹果花一直到它累累的果实。

我赞美它——
与薄凉、逆光、雾霭构成的差别,
没有裂痕地结实,一步步甜下去。

我喜欢挂在绳上的衣物,
离开人体,沥干多余的水分
像获得了一切的准许。

我赞美它的自由,在阳光下
细细的碎花成倍地荡漾着香气
和自身的空旷。

我赞美半开的门,此刻朝阳,
所剩的宽度不多。一段摩擦关在里面,
穿制服的人瞥见室内,

但不足以使一床、一桌、一错句
被轻易推开。
我喜欢小宅境,闭上眼睛,
赞美转身抵达的迎接和平凡的事:

每一个都接受另一个的分歧,
然后和解。每一个都身无长物,
只剩下了“我们”。



风铃记

风跟着,铃声像一条很响的溪流
淌过来,窗户是必经之路。

我喜欢它不能忍住的摇动。
理解这归来般的声音,
有点自问自答,又像有针对性。

它替代时钟和鸟鸣,重新布置了
我洗漱、早餐、刷碗的生动感。
类似笑声划破冥想,令小世界的偏僻
大面积地天真起来。

我喜欢房间里的小事物,
恬然简单的无用之物容易使人快乐,
容易动摇那些类似铁石心肠之类的
病症。



雀舌记

你有一处僻静等我浅尝,
你有几片萌芽,携春色晃动,
投下的新绿有多重意思。

我喜欢你道出的一切,
能缓解沉默中的不安,
令细小的气馁、困顿
顺从妙不可言的微苦。
归寂于舌尖上的念白,句句都轻。

一杯雀舌,
我喜欢你风平浪静,视无常若等闲。
就像你懂得了无常后,
并不告诉谁,
并成为那无常的一部分。



致十岁女儿书

现在,我品尝的收成,
是你眼中的赤橙黄绿,是你学会的
越来越多的字。

现在我以渺小之心煮饭洗衣,
擦拭灶台。熟练地削给你苹果、
梨子,踏入人工合成的教科书。

对于一个重复我生存和消亡的人,
是一次成功用尽了另一次,
又是一次失败起于失败。

年复一年,心在不停地问,
石头、云彩、星宿和碑诗不停地说,
唯有你,才是我偏听偏信的部分。

你玩驰的生长是我走宽人间的发言权。
你的泪水不涉及忧患,
却是我的大雨。



鸽子

稻矮、栾树高。
飞来飞去的鸽子,

是被田野爱戴的小学生。
是对办公室和苦思冥想的
否定。

它的翅膀煽动江河,
亦煽动平常人家。

遇山顶就不往上上了。
飞扬的黄昏,黑白即兴,
替我们设计着岁月的刊头。

齐动如画,如曲谱。
将盛大送进我们的心灵。
而它复返的大部分却是轻微的

——合翅而立
敞开无声的致意、小绝句。
即刻抒情的尺度,
是低头看手机的人们
错过的一切。



打扰了

打扰了,小虫子。
我咯吱咯吱地走在草地上,
是你用最轻的力量
将我举起的?
但我必然辜负了你,
说好的分界线,
每次都是你,歪歪扭扭地侧身,
让开狭小的身体。
我必然是辜负你的,
我与人世混为一体,
就是揶揄你的物证。
而你,一无所知,
只用对好人的尊重
来回应我。



谷物与青菜

没什么可说时,
我就说转基因,于是
对五谷杂粮就产生了敌意。
没什么可说时,
就说反季节的青菜,
并替一只山羊咀嚼了浓烈的
苦味。

但我们依然吃着笑着说着:
太阳承认一粒谷物或一棵青菜,
对于它们的反常却无能为力?
说着说着我就沉默了。
是若干次练习的
那种沉默。



石壁与野花

那块石壁的跟前
长出了一朵野花。

像是在一个极偏僻的地方
安放了童心。

它们全都承认自身的孤独。
只不过,一个似先知,自省。
是我们一直想抵达的去处。

另一个两手空空,等凋落,
懵懂无知地爱这个世界。

它们像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
再无未竟之事。

又确定是彼此的轮回,
都保持着被解救的样子。



在生活中发现诗意  


张晓雪




回忆我最初写诗的时候,第一个读者是我的父亲。我父亲最喜欢阅读诗歌,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喜欢诗歌。他十七岁的时候出版了处女作,是一本诗集,那本诗集的名字叫《仙丹花》,是一首长诗。我父亲太懂诗了,每次给他看我的诗歌,他都会认真地给我提意见,他会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之就是给我提一大堆意见。所以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诗交给他看,特别别扭,总觉得他以小说家的眼光看待诗歌是不是缺乏某种经验遵循,他那种传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是落伍了。我甚至怀疑他的文学观与这个时代是不是能保持同步。后来,我就不再给他看了,写完之后能发表的就发表,不能发表的放抽屉里自己留着看。

很长时间,大概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吧,我才知道,尽管我不给他看,他还是在想尽办法关注我的写作。他发现是我的诗歌观念出现了问题,就不再对我有任何的批评,也没有给我提出一个字的意见。有一次在他的书房,他看似很随意地跟我说,有一首好诗,我想读给你听听。当时我耐着性子听,发现他并不是读的,是背的。

这是苏金伞的一首诗叫《汗褂》:汗褂是农民的晴雨表/啥时候一发潮/那就是快要下雨了。汗褂虽然这样脏/但也只在走亲戚时才肯穿。在田野里匍匐着的,/ 尽是太阳烧红的脊梁。汗褂烂了/ 改给孩子穿;又烂了/改作屎布/最后撕成铺衬垫在脚底下/一直踏得不剩一条线!

父亲背完这首诗后,并没有看我。脸是朝着窗外的,他说,苏老对生活太有感受了,感受力太强了,诗歌就要这样写。不得不说,这首诗在当时确实引起了我内心的巨大震动,到此,这首诗和我父亲的意图,使我冥然顿悟,他是在又一次提醒我“要在生活中发现诗意”。

父亲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从觉悟到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学期间在文学社受各种诗歌思潮的影响,艾略特、瓦雷里、聂鲁达……各种诗意的姿态使我更多地在寻找情感相投的表达,或着说是在寻找情感补偿,而非留时间给自己观察发现生活的价值。在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的作品常常以抽象叙事、困惑、异质、无解示人。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意识地抑制,有意识地使用隐喻、晦涩的象征、复杂的意象来掩饰。另外一方面,很多想象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挣脱和重塑。内心里对现实、或现实中的自己是不太满意不太认可的。抽象叙事可以满足叛逆、偏离、幽秘等语意信息。这种传达的方式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而非叙述本身。也不是生活本身。在这一点上我特别能理解抽象叙事对青年写作者意味着什么,他们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却在不断地寻找着世界的异质感。

随着年龄、阅历和创作时间的不断增长增加,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和提升时,当我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先锋、抽象、生活也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我多年的编辑经验、创作实践告诉我,一个诗人,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必须说“人话”。说朴素的话,“在求新成癖的时代,朴素更令人陌生,朴素也可能成为一种先锋。”守住朴素的生活就等于守住了诗歌。

但是要在别人反复掂量和书写过的生活中有新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们恰恰就是要找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差异性内心体验、观察角度,避免自己的文字仅仅呈现雷同化、室内感。加强对人生、生活、大自然的体悟、省察。诗人怀特曾经说过,坐在沙发上吹牛,与骑在牛背上看风景,视野、心态、后果都差异巨大。因为写诗的很多力量是从生活的感受力上获得的,感受力是我们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的,我想起了伟大的诗人弗罗斯特,一辈子没有用过桌子,也从来没有专门用于写作的房间。他喜欢露天活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喜欢让泉水哗哗啦啦直接充分地流到苹果、冬瓜、和诗行里去。他有能力在干净的、饱含水分的马铃薯上,复原一个广大的牧场。他的诗歌无一不是在生活的源泉上流淌、蜿蜒生发的。

现在,我承认我的诗歌正在诚恳地书写生活,但还没有像这些伟大的诗人一样获得生活的广阔性和完整性。我正努力让自己的诗歌在生活的道路上留下更多的足迹和坐姿,并期希碰巧能够拥有一个“一只麻雀落在我肩上,比佩戴任何勋章都光荣的时刻”,一个属于诗人的光荣时刻。


张晓雪,诗人,著有诗集四部,评论集两部,获奖数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花城》等杂志发表诗歌、随笔、评论数百首(篇)。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莽原》杂志副主编。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鉴赏 > 名家新作

以热爱的名义 | 张晓雪《石壁与野花》上市

日期:2023-09-11 18:26:57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2399
本书由张晓雪本人选编,集萃2005年-2018年部分诗歌作品,共133首诗。反映了诗人一个时期的创作成就。一如书名《石壁与野花》,自然主义风格、自由的语调、深度的情感组成了本书的诗性和纯粹性。


《石壁与野花》


张晓雪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



本书由张晓雪本人选编,集萃2005年-2018年部分诗歌作品,共133首诗。反映了诗人一个时期的创作成就。一如书名《石壁与野花》,自然主义风格、自由的语调、深度的情感组成了本书的诗性和纯粹性。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撷取在生活中有意味的发现,文字天真,意趣盎然。第二部分通过作者身处的位置和野外足迹、车痕,叙写大自然给予生命的感动和启示。“丛残小语,具为人间言动”。第三部分呈现人在现实中的某些相遇、相融,由此而感受自身的存在,复又沉思,省察,充满哲理。充满爱与善的表情,为这个世界注入了无尽的暖意。



 诗集精选  




黑天鹅

它与生俱来的底色
当然不是黑暗诞下的。
是旷野里的锈迹,

一点沉默,变黑的谜团。
一点神性,埋藏于群鸟丝鹭
和芦苇的摇曳中。

它把防备展开又抱成一团。
那一刻,务必高冷贵重
披着乌亮的反光。

务必看清凸凹不平、
吉凶成败的河滩,
敢于立在银色的波浪里
做白日梦。

它当然不是白天鹅的一面镜子,
默默对视却一片模糊,

曾绊倒过几只躲避的天鹅。
因渴望蜕变而使高瘦的身体
颜色加重。在它看来

所有的光芒都是微闭的样子。
群居中,认命般地领受了自己
——一个旁观者,
一枚流浪的黑影。



钟 声

钟响,百里寂静。
旧尘震落,又覆上了新尘。

钟响时,银杏幽喟,黄叶相继离去,
后人开始描述前人的季节,

无言者向背啜泣,保持着震颤的写意
与吟诵。

钟声里有草木,有衣袂。
耕种之手收好了锄具犁耙,

抖袖持肩,待余音散去后,
不耽搁收割,翻土,捆燕麦。

钟声轻,钟声栖上树枝,
遁入白云或巨石,如歌者认归了缄默。

钟声昭示沉思,西风是必经之路,
一阵清幽声像一个人自酿的痛苦,
只用来拒绝。

而安详和普度离人心最近,
被背叛一次,复活一次,
与钟声保持着一缕一缕的沉入。

与钟声,在某个黎明的时刻,
为渺小者表达过贫弱心和不眠夜。



月 光

月光轻,干净。
一束放在我心里冷却,
谁也别想碰它。
祖母用过的,我拿来享祀
——一介纪念品如承载,
亦在启示。我担心
它被荣辱得失取来取去,
会不会变成薄薄的一层。



灼灼棉花

满眼美景,我不贪心。
只想摘走一朵棉花。
由此,我握住了你裸露的
虚无。以自身的笨拙
侵占你成倍的轻盈。

我爱你,不介意先自暗淡。
你连绵的颓废:无花香、
无折断、无深处,
使我无力试探而选择了
沉入和厮守。

你过分的沉默:不说,不喊,
不躲、不挣扎。使难捺的坏脾气
放轻了症候。

与你有过的摩擦,
不是我使用过的一床棉被、
两只绣花鞋和心底埋下的几匹布帛。
是你情不自禁地泄漏:
你的梦我闯入了三次。

我畏寒。爱你时,处心积虑。
如同臣服,又犹如投奔。
我爱你白色的颂词和昭灼,
如同爱你无华无味不复蜕变的
那种缺陷。



头 羊

野花倾斜,过微风。
飞鸟配一朵闲云,
抵挡着枯草上的卑微与病。
一群镇定自若的绵羊,
被山坡那头的表情不断地
试探着。

头羊沉默,食草,锋刃一样
陷入。想必它有对彼岸的追问,
但又保持着克制。

宁可徘徊,以迟疑的步伐
抵抗内心的指向,也绝不回头
与身后任何一只有同样想法的家伙
撞在一起。



丝 瓜

一个小店被喷上了“拆”字。
它的山墙刚好是丝瓜藤攀爬的
高度。

春天里,拆迁办的人砍伐了周围的树木,
断水,断电,对它心无戒备
或者没顾得上下手。多好啊,

只要能坚持到五月,丝瓜藤待在阳光里,
还有希望结出几个新鲜的丝瓜。



以热爱的名义

以热爱的名义,黄河和长江
被提供了无数次的合唱。
“奔腾,咆哮,豪迈,辽阔……”

可站在天上的人并不这么看。
映在他眼里的白光,真切地
是点缀在峰峦褶皱里的两朵浪花:

沉默、理智,且不辜负小麦、玉米、
棉花,这些俗世的稼穑。



贴对联

挂春联贴对子,粘喜贴福。
新的时辰 ,静物画、纸币
和被忘记的神都在回应。

像新年的外套,身边人穿上,
陌生人看见。庄重的喧哗,
用来搭建生活的缺口。

寄语泼墨,崭新的写意生出霓虹,
生出陌生的地址。
新的前程站在制高点上,消散人间大事,
加固穷人的幸福。



宅 境

我喜欢浪费甜蜜的祝词,
从一朵苹果花一直到它累累的果实。

我赞美它——
与薄凉、逆光、雾霭构成的差别,
没有裂痕地结实,一步步甜下去。

我喜欢挂在绳上的衣物,
离开人体,沥干多余的水分
像获得了一切的准许。

我赞美它的自由,在阳光下
细细的碎花成倍地荡漾着香气
和自身的空旷。

我赞美半开的门,此刻朝阳,
所剩的宽度不多。一段摩擦关在里面,
穿制服的人瞥见室内,

但不足以使一床、一桌、一错句
被轻易推开。
我喜欢小宅境,闭上眼睛,
赞美转身抵达的迎接和平凡的事:

每一个都接受另一个的分歧,
然后和解。每一个都身无长物,
只剩下了“我们”。



风铃记

风跟着,铃声像一条很响的溪流
淌过来,窗户是必经之路。

我喜欢它不能忍住的摇动。
理解这归来般的声音,
有点自问自答,又像有针对性。

它替代时钟和鸟鸣,重新布置了
我洗漱、早餐、刷碗的生动感。
类似笑声划破冥想,令小世界的偏僻
大面积地天真起来。

我喜欢房间里的小事物,
恬然简单的无用之物容易使人快乐,
容易动摇那些类似铁石心肠之类的
病症。



雀舌记

你有一处僻静等我浅尝,
你有几片萌芽,携春色晃动,
投下的新绿有多重意思。

我喜欢你道出的一切,
能缓解沉默中的不安,
令细小的气馁、困顿
顺从妙不可言的微苦。
归寂于舌尖上的念白,句句都轻。

一杯雀舌,
我喜欢你风平浪静,视无常若等闲。
就像你懂得了无常后,
并不告诉谁,
并成为那无常的一部分。



致十岁女儿书

现在,我品尝的收成,
是你眼中的赤橙黄绿,是你学会的
越来越多的字。

现在我以渺小之心煮饭洗衣,
擦拭灶台。熟练地削给你苹果、
梨子,踏入人工合成的教科书。

对于一个重复我生存和消亡的人,
是一次成功用尽了另一次,
又是一次失败起于失败。

年复一年,心在不停地问,
石头、云彩、星宿和碑诗不停地说,
唯有你,才是我偏听偏信的部分。

你玩驰的生长是我走宽人间的发言权。
你的泪水不涉及忧患,
却是我的大雨。



鸽子

稻矮、栾树高。
飞来飞去的鸽子,

是被田野爱戴的小学生。
是对办公室和苦思冥想的
否定。

它的翅膀煽动江河,
亦煽动平常人家。

遇山顶就不往上上了。
飞扬的黄昏,黑白即兴,
替我们设计着岁月的刊头。

齐动如画,如曲谱。
将盛大送进我们的心灵。
而它复返的大部分却是轻微的

——合翅而立
敞开无声的致意、小绝句。
即刻抒情的尺度,
是低头看手机的人们
错过的一切。



打扰了

打扰了,小虫子。
我咯吱咯吱地走在草地上,
是你用最轻的力量
将我举起的?
但我必然辜负了你,
说好的分界线,
每次都是你,歪歪扭扭地侧身,
让开狭小的身体。
我必然是辜负你的,
我与人世混为一体,
就是揶揄你的物证。
而你,一无所知,
只用对好人的尊重
来回应我。



谷物与青菜

没什么可说时,
我就说转基因,于是
对五谷杂粮就产生了敌意。
没什么可说时,
就说反季节的青菜,
并替一只山羊咀嚼了浓烈的
苦味。

但我们依然吃着笑着说着:
太阳承认一粒谷物或一棵青菜,
对于它们的反常却无能为力?
说着说着我就沉默了。
是若干次练习的
那种沉默。



石壁与野花

那块石壁的跟前
长出了一朵野花。

像是在一个极偏僻的地方
安放了童心。

它们全都承认自身的孤独。
只不过,一个似先知,自省。
是我们一直想抵达的去处。

另一个两手空空,等凋落,
懵懂无知地爱这个世界。

它们像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
再无未竟之事。

又确定是彼此的轮回,
都保持着被解救的样子。



在生活中发现诗意  


张晓雪




回忆我最初写诗的时候,第一个读者是我的父亲。我父亲最喜欢阅读诗歌,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喜欢诗歌。他十七岁的时候出版了处女作,是一本诗集,那本诗集的名字叫《仙丹花》,是一首长诗。我父亲太懂诗了,每次给他看我的诗歌,他都会认真地给我提意见,他会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之就是给我提一大堆意见。所以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把诗交给他看,特别别扭,总觉得他以小说家的眼光看待诗歌是不是缺乏某种经验遵循,他那种传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是落伍了。我甚至怀疑他的文学观与这个时代是不是能保持同步。后来,我就不再给他看了,写完之后能发表的就发表,不能发表的放抽屉里自己留着看。

很长时间,大概有那么一两年的时间吧,我才知道,尽管我不给他看,他还是在想尽办法关注我的写作。他发现是我的诗歌观念出现了问题,就不再对我有任何的批评,也没有给我提出一个字的意见。有一次在他的书房,他看似很随意地跟我说,有一首好诗,我想读给你听听。当时我耐着性子听,发现他并不是读的,是背的。

这是苏金伞的一首诗叫《汗褂》:汗褂是农民的晴雨表/啥时候一发潮/那就是快要下雨了。汗褂虽然这样脏/但也只在走亲戚时才肯穿。在田野里匍匐着的,/ 尽是太阳烧红的脊梁。汗褂烂了/ 改给孩子穿;又烂了/改作屎布/最后撕成铺衬垫在脚底下/一直踏得不剩一条线!

父亲背完这首诗后,并没有看我。脸是朝着窗外的,他说,苏老对生活太有感受了,感受力太强了,诗歌就要这样写。不得不说,这首诗在当时确实引起了我内心的巨大震动,到此,这首诗和我父亲的意图,使我冥然顿悟,他是在又一次提醒我“要在生活中发现诗意”。

父亲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从觉悟到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学期间在文学社受各种诗歌思潮的影响,艾略特、瓦雷里、聂鲁达……各种诗意的姿态使我更多地在寻找情感相投的表达,或着说是在寻找情感补偿,而非留时间给自己观察发现生活的价值。在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的作品常常以抽象叙事、困惑、异质、无解示人。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意识地抑制,有意识地使用隐喻、晦涩的象征、复杂的意象来掩饰。另外一方面,很多想象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挣脱和重塑。内心里对现实、或现实中的自己是不太满意不太认可的。抽象叙事可以满足叛逆、偏离、幽秘等语意信息。这种传达的方式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而非叙述本身。也不是生活本身。在这一点上我特别能理解抽象叙事对青年写作者意味着什么,他们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却在不断地寻找着世界的异质感。

随着年龄、阅历和创作时间的不断增长增加,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和提升时,当我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对先锋、抽象、生活也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我多年的编辑经验、创作实践告诉我,一个诗人,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必须说“人话”。说朴素的话,“在求新成癖的时代,朴素更令人陌生,朴素也可能成为一种先锋。”守住朴素的生活就等于守住了诗歌。

但是要在别人反复掂量和书写过的生活中有新的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我们恰恰就是要找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差异性内心体验、观察角度,避免自己的文字仅仅呈现雷同化、室内感。加强对人生、生活、大自然的体悟、省察。诗人怀特曾经说过,坐在沙发上吹牛,与骑在牛背上看风景,视野、心态、后果都差异巨大。因为写诗的很多力量是从生活的感受力上获得的,感受力是我们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的,我想起了伟大的诗人弗罗斯特,一辈子没有用过桌子,也从来没有专门用于写作的房间。他喜欢露天活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喜欢让泉水哗哗啦啦直接充分地流到苹果、冬瓜、和诗行里去。他有能力在干净的、饱含水分的马铃薯上,复原一个广大的牧场。他的诗歌无一不是在生活的源泉上流淌、蜿蜒生发的。

现在,我承认我的诗歌正在诚恳地书写生活,但还没有像这些伟大的诗人一样获得生活的广阔性和完整性。我正努力让自己的诗歌在生活的道路上留下更多的足迹和坐姿,并期希碰巧能够拥有一个“一只麻雀落在我肩上,比佩戴任何勋章都光荣的时刻”,一个属于诗人的光荣时刻。


张晓雪,诗人,著有诗集四部,评论集两部,获奖数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在《人民文学》《十月》《钟山》《花城》等杂志发表诗歌、随笔、评论数百首(篇)。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莽原》杂志副主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