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动态 > 研讨讲座
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镶嵌着一段罕见的“宋诗
日期:2019-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932

近年来,浙江省将打造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作为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重要举措来抓。常山县作为钱塘江源头县,有着一千八百年建县的悠久历史,到宋代迎来了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特别是宋诗数量可谓车载斗量、数量惊人,仅目前发现的就已有千首之多,成为历史留给常山县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在以“唐诗之路”著称的千里钱塘江上,百里常山江却偏偏以“宋诗”驰名,堪称是一段罕见的“宋诗之河”。

常山本地的文人学子在宋代科举界异军突起。在隋唐及至五代十国时期,常山史料未见到有常山人考中进士的记载,但到了宋代,常山考中进士的人却一下如过江之鲫扎堆出现。常山历史上总共出过一百三十八名进士,仅宋代就占了九十六名。其中,宋畈乡汪韶“一门十八进士”;章舍贤良王氏“一门九进士”,被誉为“历朝笏满床”;何家乡江氏历代进士达到十九名,被誉为“一门三御史”、“九子十登科”。像这样多个家族扎堆考中进士现象,聚集于一个小县,在全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常山在宋代名人辈出堪称空前绝后。北宋初年汪韶是常山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芙蓉章舍人王伟,比汪韶晚六年中进士。王伟之子王介,字中甫,仁宗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应试直言极谏科,名列“贤良第一”(苏轼得第二名,苏辙得第三名)。王介的儿子王涣之,与书法大家米芾志趣相投,交情很深。还有何家乡源口村为减民负沉籍于江的江景房及其后代江少虞、江纬、江袤,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备受世人推崇的袁采等,都堪称是宋代闻之如雷贯耳的名人。

经济发达、寺庙众多成为“南渡”名臣文士的宦游寓居宝地。浙江西部历史上本是“东夷之地”。但“五胡乱华”以后,来自北方常山郡人为了逃避战乱,随东晋“衣冠南渡”逃难到当时的定阳县境内,他们的聚居地史称“常山乡”。由于这些人来自燕赵发达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因此常山乡很快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到了唐咸亨五年(674年)始设常山县。同时,常山在唐、五代及宋年间是南方佛教的中心,佛教兴盛,寺庙众多,现今保存完好、香火不断的唐宋时期的常山古刹就有万寿寺、石崆寺、福田寺等多座,并出现过无相大师、桂琛禅师、了空和尚等历史上有名的高僧。由于经济富裕,寺庙众多,常山于是成南渡士人的重要安身之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寄居黄岗山万寿寺的“中兴贤相”之首赵鼎、两朝帝师范冲、魏征之后魏矼等史上著名的“三贤”。

水陆转运、舟车汇集的交通枢纽优势和风景秀丽的风光,吸引大批诗人流连忘返。常山江古称“金川”,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宋室南渡以后,更是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繁华一时,古诗曾以“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来形容当时航运之繁华。常山江又是一条景观之河,从石门佳气到十里长风,从紫港浮桥到招贤古渡,秀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至今依然如故。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一百多人,尤其以宋代为最多,曾几、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鼎鼎大名的诗坛巨匠均赫然在列。

国破家亡、民族屈辱使得诗歌成为表述强烈爱国情怀的最佳载体。“常山现象”另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在普遍流行宋词的宋代,常山的宋代文学作品中宋词却很少,而绝大多数是宋诗。这种现象与当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常言道“诗庄词媚”,宋词是文人书写风花雪月、抒发浪漫情怀的产物,靖康之变后,文人们随“宋室南渡“逃难到南方,国破家亡、民族受难,他们也失去了填词的心情。而写诗最宜于言志,因此成为常山宋代诗人们抒发强烈爱国情怀、表达收复中原之志的最佳载体。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常山诗多词少的原因,同时也彰显了常山宋诗文化所承载、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常山江所代表的“宋诗”,是钱塘江所代表的“唐诗”的传承与延续。这与浙江省提出的“钱塘江唐诗之路”概念,既是积极响应对标看齐,又彰显常山自身特色。宋诗本身就是唐诗的发展、传承和延续,因而在文化脉络上是联系、统一的,常山江“宋诗之河”同时也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浙江诗路文化带的内涵。

常山江是宋代诗人与常山之间产生渊源的重要纽带。在宋代,常山被称为“两浙首站、八省通衢”,常山江就是其中水陆转运、舟车汇集的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大多通过常山江认识常山、爱上常山、留在常山。所以称常山江“宋诗之河”称为“河”,可谓名副其实,同时也寓意“常山宋诗就像河水一样多不胜数”。

宋诗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价值。由于外敌入侵,民族蒙难,时局飘摇,抗金、收复中原成为诗歌作品表现的重大主题,爱国诗歌的大量涌现,使宋诗在这方面成为超越唐诗并给后世以莫大影响的典范,也是这一时期常山宋诗最主要的特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常山宋诗最宝贵的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历史这本大书中,既可以找到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又能了解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常山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反映的正是广大民众深受内扰外患之苦而发出的期盼国家强盛的呼声,这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文化传承和精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非常值得继承和弘扬。

 

(作者系诗人,中共浙江省常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研讨讲座

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镶嵌着一段罕见的“宋诗

日期:2019-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932

近年来,浙江省将打造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作为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的重要举措来抓。常山县作为钱塘江源头县,有着一千八百年建县的悠久历史,到宋代迎来了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特别是宋诗数量可谓车载斗量、数量惊人,仅目前发现的就已有千首之多,成为历史留给常山县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在以“唐诗之路”著称的千里钱塘江上,百里常山江却偏偏以“宋诗”驰名,堪称是一段罕见的“宋诗之河”。

常山本地的文人学子在宋代科举界异军突起。在隋唐及至五代十国时期,常山史料未见到有常山人考中进士的记载,但到了宋代,常山考中进士的人却一下如过江之鲫扎堆出现。常山历史上总共出过一百三十八名进士,仅宋代就占了九十六名。其中,宋畈乡汪韶“一门十八进士”;章舍贤良王氏“一门九进士”,被誉为“历朝笏满床”;何家乡江氏历代进士达到十九名,被誉为“一门三御史”、“九子十登科”。像这样多个家族扎堆考中进士现象,聚集于一个小县,在全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常山在宋代名人辈出堪称空前绝后。北宋初年汪韶是常山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芙蓉章舍人王伟,比汪韶晚六年中进士。王伟之子王介,字中甫,仁宗庆历六年登进士第,应试直言极谏科,名列“贤良第一”(苏轼得第二名,苏辙得第三名)。王介的儿子王涣之,与书法大家米芾志趣相投,交情很深。还有何家乡源口村为减民负沉籍于江的江景房及其后代江少虞、江纬、江袤,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备受世人推崇的袁采等,都堪称是宋代闻之如雷贯耳的名人。

经济发达、寺庙众多成为“南渡”名臣文士的宦游寓居宝地。浙江西部历史上本是“东夷之地”。但“五胡乱华”以后,来自北方常山郡人为了逃避战乱,随东晋“衣冠南渡”逃难到当时的定阳县境内,他们的聚居地史称“常山乡”。由于这些人来自燕赵发达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因此常山乡很快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起来,影响越来越大,到了唐咸亨五年(674年)始设常山县。同时,常山在唐、五代及宋年间是南方佛教的中心,佛教兴盛,寺庙众多,现今保存完好、香火不断的唐宋时期的常山古刹就有万寿寺、石崆寺、福田寺等多座,并出现过无相大师、桂琛禅师、了空和尚等历史上有名的高僧。由于经济富裕,寺庙众多,常山于是成南渡士人的重要安身之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寄居黄岗山万寿寺的“中兴贤相”之首赵鼎、两朝帝师范冲、魏征之后魏矼等史上著名的“三贤”。

水陆转运、舟车汇集的交通枢纽优势和风景秀丽的风光,吸引大批诗人流连忘返。常山江古称“金川”,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转运、舟车汇集之地,宋室南渡以后,更是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繁华一时,古诗曾以“日望金川千张帆,夜见沿岸万盏灯”来形容当时航运之繁华。常山江又是一条景观之河,从石门佳气到十里长风,从紫港浮桥到招贤古渡,秀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至今依然如故。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游历常山、在诗中描写常山的诗人有一百多人,尤其以宋代为最多,曾几、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鼎鼎大名的诗坛巨匠均赫然在列。

国破家亡、民族屈辱使得诗歌成为表述强烈爱国情怀的最佳载体。“常山现象”另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在普遍流行宋词的宋代,常山的宋代文学作品中宋词却很少,而绝大多数是宋诗。这种现象与当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常言道“诗庄词媚”,宋词是文人书写风花雪月、抒发浪漫情怀的产物,靖康之变后,文人们随“宋室南渡“逃难到南方,国破家亡、民族受难,他们也失去了填词的心情。而写诗最宜于言志,因此成为常山宋代诗人们抒发强烈爱国情怀、表达收复中原之志的最佳载体。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常山诗多词少的原因,同时也彰显了常山宋诗文化所承载、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常山江所代表的“宋诗”,是钱塘江所代表的“唐诗”的传承与延续。这与浙江省提出的“钱塘江唐诗之路”概念,既是积极响应对标看齐,又彰显常山自身特色。宋诗本身就是唐诗的发展、传承和延续,因而在文化脉络上是联系、统一的,常山江“宋诗之河”同时也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补充,极大地丰富了浙江诗路文化带的内涵。

常山江是宋代诗人与常山之间产生渊源的重要纽带。在宋代,常山被称为“两浙首站、八省通衢”,常山江就是其中水陆转运、舟车汇集的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大多通过常山江认识常山、爱上常山、留在常山。所以称常山江“宋诗之河”称为“河”,可谓名副其实,同时也寓意“常山宋诗就像河水一样多不胜数”。

宋诗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价值。由于外敌入侵,民族蒙难,时局飘摇,抗金、收复中原成为诗歌作品表现的重大主题,爱国诗歌的大量涌现,使宋诗在这方面成为超越唐诗并给后世以莫大影响的典范,也是这一时期常山宋诗最主要的特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常山宋诗最宝贵的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历史这本大书中,既可以找到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又能了解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常山宋诗中所抒发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反映的正是广大民众深受内扰外患之苦而发出的期盼国家强盛的呼声,这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文化传承和精神本质上是一脉相承、高度契合的,非常值得继承和弘扬。

 

(作者系诗人,中共浙江省常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