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 > 致敬经典
住在闪电里的诗人
日期:2015-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405

勒内·夏尔(1907—1988),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诗坛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这位难理解的、被认为是复杂的诗人,在研究者们作了数十年认真评论后的今天,仍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陌生的或没被读懂的。

夏尔的诗歌生命是从赤裸、神秘、圣洁的晨曦开始的。超现实主义像一道强悍的闪电,照亮了他的23岁。布勒东和艾吕雅从一开始就对他表示器重和关注。尽管夏尔后来脱离了超现实主义团体,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却贯穿了他一生。

夏尔曾以极大的勇气,亲身投入抵抗运动的战斗。从超现实主义的狂热梦幻到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夏尔痛苦地走进事物及存在的深处。他内在地领悟了应该怎样生存在光照和黑暗的岩缝里,以狂暴的激情的铁锤,撞击内心的爱和外部的残酷现实,最终在迸溅的碎片中窥见一己的真实和透彻。

确实,夏尔自始至终是一个反抗者,他的诗总是让人触及他内心的大矛盾和在精神上为统一大矛盾所进行的殊死搏斗。大概是黑暗在黑暗中照亮了他的道路,他确信,诗是“对仍为欲望的欲望之爱的实现”。现实的丰富材料帮助夏尔建构起一个超现实的深远空间。在《图书馆着火》中,他写道:“作品是怎么来的?就像冬天,一根羽毛落在我的窗玻璃上。马上,壁炉里升起了劈柴之战,至今尚未结束。”

尽管这样,夏尔却既非哲学家更非通灵术士。诗是夏尔真实而倔强的口舌。他始终以反抗者的形象和声音耸立着,不断地通过他的诗向我们展现暴力和抵抗的状况:闪电或炸雷。他决不说使人安心的话,他必须对各种形式的不公正和不幸表明他的抵抗。他曾愤怒地写下:“你们服从你们存在的猪猡,我听命于我身上不存在的神;我们仍是无情的人。”

冲突,进而超越,统一;凝聚,终于炸裂,透彻。

夏尔的诗是陡坡。但另有一些阳光明媚的山坡,以其爱情的、几乎是田园诗的意趣令我们陶醉。普罗旺斯的阳光和大自然,对夏尔来说意味着童年和土地。为表现一块乡土,这块乡土上的动物及植物,夏尔写下了松缓、轻松、淡淡不安的怀乡歌。夏尔成年后的激烈冲突,也许正是对童年时代与世界永远失去了的统一性的强烈向往。哪怕在幻想的狂热的意象丛中,哪怕所处的精神状态如此迷醉昏乱,夏尔始终渴望一种清醒,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穿透,对整个事物的昭然。殊不知,由于对获取清醒的过于执着,他被迫再次,三次,无数次地跌入无解的混沌——失去的赤裸。而他的渴望仍在一边:让本质的痛苦,最终沉入河底,跃为活生生的生命本身。

一个伟大诗人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却在文学中化为曾经激烈如今宁静的智慧。

 

(选自《勒内·夏尔诗选》,树才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 > 致敬经典

住在闪电里的诗人

日期:2015-01-01 00:00:00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405

勒内·夏尔(1907—1988),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诗坛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这位难理解的、被认为是复杂的诗人,在研究者们作了数十年认真评论后的今天,仍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陌生的或没被读懂的。

夏尔的诗歌生命是从赤裸、神秘、圣洁的晨曦开始的。超现实主义像一道强悍的闪电,照亮了他的23岁。布勒东和艾吕雅从一开始就对他表示器重和关注。尽管夏尔后来脱离了超现实主义团体,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却贯穿了他一生。

夏尔曾以极大的勇气,亲身投入抵抗运动的战斗。从超现实主义的狂热梦幻到世界大战的残酷现实,夏尔痛苦地走进事物及存在的深处。他内在地领悟了应该怎样生存在光照和黑暗的岩缝里,以狂暴的激情的铁锤,撞击内心的爱和外部的残酷现实,最终在迸溅的碎片中窥见一己的真实和透彻。

确实,夏尔自始至终是一个反抗者,他的诗总是让人触及他内心的大矛盾和在精神上为统一大矛盾所进行的殊死搏斗。大概是黑暗在黑暗中照亮了他的道路,他确信,诗是“对仍为欲望的欲望之爱的实现”。现实的丰富材料帮助夏尔建构起一个超现实的深远空间。在《图书馆着火》中,他写道:“作品是怎么来的?就像冬天,一根羽毛落在我的窗玻璃上。马上,壁炉里升起了劈柴之战,至今尚未结束。”

尽管这样,夏尔却既非哲学家更非通灵术士。诗是夏尔真实而倔强的口舌。他始终以反抗者的形象和声音耸立着,不断地通过他的诗向我们展现暴力和抵抗的状况:闪电或炸雷。他决不说使人安心的话,他必须对各种形式的不公正和不幸表明他的抵抗。他曾愤怒地写下:“你们服从你们存在的猪猡,我听命于我身上不存在的神;我们仍是无情的人。”

冲突,进而超越,统一;凝聚,终于炸裂,透彻。

夏尔的诗是陡坡。但另有一些阳光明媚的山坡,以其爱情的、几乎是田园诗的意趣令我们陶醉。普罗旺斯的阳光和大自然,对夏尔来说意味着童年和土地。为表现一块乡土,这块乡土上的动物及植物,夏尔写下了松缓、轻松、淡淡不安的怀乡歌。夏尔成年后的激烈冲突,也许正是对童年时代与世界永远失去了的统一性的强烈向往。哪怕在幻想的狂热的意象丛中,哪怕所处的精神状态如此迷醉昏乱,夏尔始终渴望一种清醒,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穿透,对整个事物的昭然。殊不知,由于对获取清醒的过于执着,他被迫再次,三次,无数次地跌入无解的混沌——失去的赤裸。而他的渴望仍在一边:让本质的痛苦,最终沉入河底,跃为活生生的生命本身。

一个伟大诗人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却在文学中化为曾经激烈如今宁静的智慧。

 

(选自《勒内·夏尔诗选》,树才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