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海岸 风情惠安】祝贺!惠安荣获“中国诗歌之乡”
9月28日上午,惠安县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暨惠女文化节开幕。会上,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龚学敏为惠安“中国诗歌之乡”授牌。
惠安置县千年,文运昌盛,多种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座有着诗和远方的海滨小城。这里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今又喜获“中国诗歌之乡”授牌,足见文艺土壤深厚、文化气息浓郁。
惠安是一片颇具特质的土地,风光旖旎、风情别样,既盛产红薯也盛产诗歌,既凝重又不失浪漫。浓厚的文化积淀、共有的执着精神,使一批批诗人海潮般冲向文坛。他们扎根于惠安这片热土,满怀激情,坚韧不拔,用独特的视角、灵动的笔触,讴歌奋斗的人们,反映火热的生活,见证伟大的时代。
城市因诗而灵动。
惠安诗群,初创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基本成型。自1991年10月《梅岭》第一次提出“惠安青年现代诗群”以来,惠安诗群走过30多年不平凡道路,涌现一大批优秀的诗歌创作者和热心爱诗的人。
他们风格鲜明,有的哲思清亮,有的情感幽深,有的飘逸潇洒,五彩斑斓,震撼人心。他们宛如惠安发展的仪仗队,在人们的惊叹声中自信地启程远航。
2002年前后,著名评论家陈仲义教授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汤养宗分别在《福建日报》《诗歌月刊》上撰文,把“惠安诗群”誉为福建“七大诗群”之一。从那时起,惠安诗人们再度集结,努力打磨“惠安诗群”这个金字招牌。可以说,申请“中国诗歌之乡”的种子也是那时播下的。
惠安诗歌得到中国诗坛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无疑,这块土地上的诗歌正在为福建诗歌赢来荣誉!”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汤养宗对惠安诗群予以高度评价。
据悉,惠安县作协目前共162人,其中有中国作协会员12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32人、省作协会员51人、市作协会员71人。
多年来,惠安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促进了诗歌繁荣。惠安县高度重视诗歌队伍的建立与培养,1997年成立了惠安县文学协会,进一步促成了“惠安诗群”再度集结与崛起,《惠安文学》《薯花》重新编辑出版,成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2007年,举办了大型“惠安诗群”研讨会,国内外著名教授、学者、诗人、评论家200多人与会,盛况空前,影响深远,极大地提高了“惠安诗群”知名度。惠安县文联积极组织出版《中国诗人》“惠安诗群特辑”、惠安诗群诗歌合集《坚韧的创造——惠安诗群20年》。2020年组织出版《涛声石语——惠安诗群优秀作品选》,对惠安诗群自身的发展脉络进行再次梳理,厚植惠安诗群发展土壤。
惠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诗歌诗群发展,坚持立足地域特色,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深化品牌,惠安诗歌创作蔚然成风,“诗歌六进”工作已具雏形,创建“中国诗歌之乡”的氛围浓郁。针对“中国诗歌之乡”的创建工作,惠安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对具体事项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各镇也相继充实了莲馨诗社、崇武诗社、净峰诗社、文笔诗社等,为全县诗歌创作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推动诗群落地生根。
以诗为名,惠安诗群为提升惠安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注入澎湃动力。惠安诗群迄今出版有施树宗诗集《无标题咏叹调》、李柏松诗文集《情牵半月湾》、陈志传诗集《高处的秘密》、张鞍荭诗集《告别春天》、蒋明河诗集《远看一朵花的春天》、陈景南诗集《第九匹马》、张端端诗集《不知诗欢》、孙照宇诗文集《云岩类稿》、出武祥《燕山诗文集》等数十部诗文集。
几十年来的传承弘扬,不断壮大惠安诗群,带动创作取得累累硕果。《闽派诗歌百年百人作品选》中,惠安3人入选;《闽派诗歌•诗歌卷》中,惠安6人入选;《福建优秀文学70年精选•诗歌卷》中,惠安12人入选;《中国诗人》推出惠安诗群作品专辑,18人30首诗集中展示……据不完全统计,惠安诗人单是入选国家级、省级各类选刊和结集的作品就有1000多篇(章)。其中,2018年一年,惠安诗人仅在《诗选刊》上发表的诗作就超过100首。
各类大赛中,惠安诗人也大有斩获。施树宗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评比一等奖,林轩鹤获“工源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蒋明河获“新星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一等奖,陈忠龙获《上海文学》全国征文二等奖等6个全国级奖项,叶逢平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百花文艺奖,陈志传获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吴银兰获山东首届极光诗歌奖新锐奖……荣誉不胜枚举,实力足见非凡。
对于诗歌写作来说,地域性是第一性,有着血浓于水的脐带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惠安丰富的山海文化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赋予惠安深厚的诗歌文化土壤。
“一切也如同这里的环境和氛围,如同这里的自然和人,这里的精神之花同样是——愈是艰难,愈是美艳。”面对惠安诗群,中国诗歌理论界泰斗谢冕教授惊叹道,“若说自然景观多半天成,而人文景观则是不可重复的热情和坚韧的创造。”
确实,面对曾经的贫瘠和困窘,坚韧的惠安人,坚韧的惠安诗人,以坚韧的姿态,创造出诗歌坚定和顽强的繁盛。
崇武文学就是最好的佐证。
崇武古城,威震海邦。这里有历史的风烟,有柔美的风情,还有精湛的雕艺、绝美的大海……地域文化滋养,让崇武文化积淀深厚,拥有省级以上作家、艺术家数十人,成立民间文体协会20多个,长期编辑出版富有乡土气息的《海韵》诗刊、《崇武文学》丛刊……
早在1984年8月,《文艺报》编辑部就编辑发表《来自农村的文学新声》一文,称赞《崇武文艺》(《崇武文学》前身)是“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大海韵味的鲜花”。
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持续激发着惠安的诗人们去探索、去感悟、去表达。
“一本写满辛酸的历史,交到我们这一代的手中,透过血与泪的记载,男儿的心,在颤抖。难道命运也该世袭?”任剑锋在《惠邑男儿》中这样反思。
“在崇武海,搬运着波浪的人,一定,身披着森严铠甲,万道粼光,闪烁着刀枪剑戟的响动。”陈志传在《崇武听海》中听到历史的波涛。
于是,陆昭环留下《双镯》;于是,一份文艺刊物被命名为《薯花》,一个舞蹈叫作《惠女颂》……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惠安诗群的地域价值,最重要的表现是,那些沉浸于人的血脉之中的,和河流、山川、草木集结在一起,互相呼应的气息。
薪传先辈的血性,面对命运的不屈,面对曲折的韧性,面对未来的守望,这成为惠安诗群不断向前的通行证。
时时有诗作,处处有诗情。惠安扎实开展诗歌“六进”活动,着力营造“无处不诗兴”的独特城市文化景观。
常态化在各镇轮回开展采风活动。以小岞美术馆、净峰小岞惠女林场为中心,举办“净峰诗会”三届;在崇武潮乐水关风景区,举办水关月诗吟雅会四届;在涂寨镇文笔峰采风,举办“涂寨读书会之诗人黑枣创作经验交流会”;利用中秋节日,在聚龙小镇举办“牵一缕月光回家”大型诗文朗诵会……
诗歌活动进校园,每年在惠安一中、三中、四中和高级中学等举行现代诗歌专题讲座,诗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诗歌活动进企业,每年组织诗人深入到石雕一线企业和达利集团、回头客食品等企业采风。诗歌活动进农村,推动诗歌赋能乡村振兴,引领文明新风尚。
组织开展“著名诗人写惠安”(后改为“诗人笔下的惠安”)活动,郑敏、舒婷、杨克、梁平、张清华、龚学敏等名家,以及沈苇、李元胜等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参与,省作协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15期,中国诗歌学会微信公众号也大篇幅地推出了5期,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2022年,“中国诗歌地图•惠安”专场直播更是在中国诗歌学会直播间开播。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以兴业,在诗情画意里激情澎湃着。惠安将以获评“中国诗歌之乡”为新的起点,把握机遇、培育新人、繁荣创作,努力为惠安高质量发展贡献诗歌的力量。
来源:惠安速报202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