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学会 ● 2022全新启航!
欢迎来访中国诗歌学会!
  1. 高级搜索
  2. 加入收藏
  3. 帮助中心
    1. 网站地图
    2.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诗歌现场 > 诗集|出版
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读纳秀艳教授著作《素儒诗选》有感
日期:2024-04-02 15:15:3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7764


        纳秀艳教授是古代文学老师,也是我特别敬佩的老师。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但纳教授对撒拉族作家韩庆功先生的长篇小说《黄河从这里拐弯》高度专业化的文学评论,让我对纳教授增添了更多仰慕之情,同时对纳教授的著作《素儒诗选》出版发行感到特别惊喜。

        那天黄昏,我拿到《素儒诗选》惊喜之余便一头钻进去,先读序和后记,再读诗词,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伴随了我很长时间。一直放在枕头边上,以便随时翻阅。

        《素儒诗选》这本诗集由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专家鲍鹏山和天津城建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古琴家薄克礼作序。在序文中,读到了一种学术之上的高度和境界,也读到了纳教授在著名教授眼里的高度……诗集共分为“春至家山”“黄昏独坐”“细雨梦回”“暗香有故知”“他乡山水”“汉俳习作”“词林拾葩”七个篇章,收录250余首纳教授创作的古体诗、词及俳句。

        我感觉必须得写一点文字,以表老师的教育之恩。但我第一次尝试赏析古诗词,心里还是比较忐忑不安。我试图通过赏读解析,阅读纳教授一生躬耕讲坛浸润在诗词文化里的情怀和诗词里表达的情感世界:内心的宁静、生活意义的反思、自然环境以及心灵寄托。这些主题与文人的心气和儒士的精神内涵相契合,体现了对世俗潮流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体现了隐逸田园、寄情山水、不随俗流的文人气韵和儒士精神内涵。

        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无疑是作者达到的境界,这种作品可以滋养作者和读者的精神世界。我认为,纳教授的诗词可以作为学生的读本,亦可作为初高中生诗词鉴赏的出题题库。

 


春至家山
 
转运岁时明雨水,
无边春色到家山。
诗心共与柳烟醉,
梦里熏风过麦田。


 

        《春至家山》这首诗选取了“雨水”“春色”“家山”“柳烟”“熏风”“麦田”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家乡的美景。熟悉的意象唤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鸣和共情。诗中通过“柳烟”“熏风”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画面感很强,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嗅觉相互交融,使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心情。

        在结构上,颈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句“诗心共与柳烟醉”承接了首联的“无边春色”,下句“梦里熏风过麦田”则为尾联的“过麦田”埋下伏笔。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家乡山水充满生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暮秋
 
风吹落日碎残霞,
人在归途看落花。
莫问前路秋水远,
孤舟一叶向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秋时节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诗的前两句“风吹落日碎残霞,人在归途看落花”,通过“风吹”“落日”“残霞”“落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风吹碎了落日的余晖,也吹落了花瓣,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后两句“莫问前路秋水远,孤舟一叶向天涯”,则表现出诗人的坚定和决然。尽管前路遥远,如同秋水般茫茫无边,但诗人仍然驾驶着孤舟,毅然驶向天涯。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追求中不畏惧困难的坚定精神和豁达的一种精神态度。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暮秋时节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问前路秋水远”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未来的艰难险阻,对前途充满信心;“孤舟一叶向天涯”则体现了诗人的果敢和决心,即使孤独前行,也毫不退缩。这种人生态度传达了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即使面对这些,诗人依然选择坚定地向前,不被外界所困扰。这种豁达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时,保持坚定、乐观、勇敢的态度。既有孤独、感慨,又有坚定和对自由的渴望。

 


愁起明月楼
 
北地浓寒已过秋,
林中霜露不胜愁。
寒鸦数点山河远,
笛起悠悠明月楼。


 

        这首诗的第一句“北地浓寒已过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让人感觉到一种寒冷和萧瑟的气氛。第二句“林中霜露不胜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用“不胜愁”来形容霜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愁苦。第三句“寒鸦数点山河远”,通过寒鸦和山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最后一句“笛起悠悠明月楼”,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悠扬的笛声和明月楼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是:诗人在北地的深秋时节,感受到了浓厚的寒意,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愁苦。看着林中点缀着的寒鸦和远处的山河,诗人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有些疏离。而悠扬的笛声,在明月楼间回荡,更增添了一丝忧伤和寂寞。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感受。
 


古城春色
 
春尽江南入海涯,
古城四月见新芽。
东风昨夜霜雪重,
半树琼枝半树花。


 

        这首诗描绘了古城春天的景色。诗的前两句“春尽江南入海涯,古城四月见新芽”,写出了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但是在古城的四月才能看到新芽的生机。后两句“东风昨夜霜雪重,半树琼枝半树花”,则描绘了昨夜的东风带来了霜雪,使得树上一半是琼枝,一半是花朵。

        这首诗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对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首诗同样是描写春天,但它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繁荣景象。而《古城春色》则更侧重于整体氛围的营造,通过“新芽”“霜雪”“琼枝”“花”等词语,传达出一种简洁而深远的意境。

        《古城春色》后两句是亮点。“东风昨夜霜雪重”,这里的“东风”指代春风,“霜雪重”形象地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也暗示了环境的严酷。“半树琼枝半树花”:“琼枝”和“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冰雪覆盖的树枝,一边是盛开的花朵,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不同的诗也会有一些独特的意境。比如王维的《鸟鸣涧》和《鹿柴》更加注重表现山林的寂静和空灵;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苏轼的《题西林壁》则通过对庐山的描绘,传达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将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而《古城春色》则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

        2023年12月9日在西宁举行的纳秀艳教授《素儒诗选》作家读者见面会的主题是“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主题特别贴切。

        《素儒诗选》以其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边地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等题材的书写无不是在贴近生命,关照心灵;如果我们抛去我们熟知的城市环境,抛去楼宇居室,抛去现代文明的诸多镜像,那么,纳教授更多诗词的境界是一种陶渊明式的诗意栖居。


 


纳秀艳教授《素儒诗选》的诗词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世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纳教授笔下诸多写景抒情的诗,物景画面感很强,如《读秋山》“赤橙黄绿染秋山,仙子打翻调色盘。巧慧画师羞彩笔,放歌醉酒茂林边。”这首诗写特别有画面感,诗人通过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秋天山林的美景,就好像仙子打翻了调色盘一样, 还把大自然比作巧慧的画师,甚至让专业的画师都自愧不如。最后,主人公在茂林边放歌醉酒,好惬意场景:宁静、自由、闲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情趣。

        人间有爱。诗人笔下的爱往往融入一系列景象,和某种意境当中,表达了对人世间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的情感像一条河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热爱和赞美,还有或朴实或细腻或婉约或豪放的诸多情感表达。

二、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

        纳教授的诗词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她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多表现在景物描写中,含蓄自然。如《往事》:“莫愁镜里朱颜瘦,明日长歌对晚风。”《秋晨》:“秋英晨露清寒抹,着意光阴不负君。”《暮秋》:“风吹落日碎残霞,人在归途看落花。”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三、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

        诗人通过诗歌来关照心灵,寻找诗意的栖居,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素儒诗选》诗人通过对自然、生活、人性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丰富内心的情感。

        诗意的栖居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生活情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素儒诗选》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纳教授作品中对人世间的悲悯情怀,使得诗词更有广度和深度。

        记忆回到二十多年以前的课堂,纳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亲和力,使得每一堂课座无虚席。在长达二学年的学习中,也逐渐深入感受到纳教授饱读诗书之后,被诗词浸融的才华和高风亮节、温文尔雅等超凡的气质,以及对诗词美学的追求。

        《素儒诗选》不论关注内心宁静、反思生活意义,还是重视自然环境、关照心灵寄托,我始终感觉隐逸田园、寄情山水、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和儒士精神内涵在其中,涵养作者和读者彼此的精神世界。



2024年3月6日

 
纳秀艳,女,土族,生于1968年,青海西宁人。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青海师范大学支社主委、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吟诵教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领军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诗歌及《诗经》学。在核心刊物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王夫之诗经学研究》一部,主编《国文经典读本》教材一部,独撰省情读本《可爱的青海》一部,译著、合著著作三部。

 

作者简介:

韩原林,撒拉族,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循化县第二中学教师,先后在《星星》《民族文学》《安徽文学》《散文诗》《青海湖》等报刊发表诗作,出版诗集《清水湾诗笺》《生命之恋》《渡口归人》三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歌现场 > 诗集|出版

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读纳秀艳教授著作《素儒诗选》有感

日期:2024-04-02 15:15:36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7764
《素儒诗选》不论关注内心宁静、反思生活意义,还是重视自然环境、关照心灵寄托,我始终感觉隐逸田园、寄情山水、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和儒士精神内涵在其中,涵养作者和读者彼此的精神世界。


        纳秀艳教授是古代文学老师,也是我特别敬佩的老师。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但纳教授对撒拉族作家韩庆功先生的长篇小说《黄河从这里拐弯》高度专业化的文学评论,让我对纳教授增添了更多仰慕之情,同时对纳教授的著作《素儒诗选》出版发行感到特别惊喜。

        那天黄昏,我拿到《素儒诗选》惊喜之余便一头钻进去,先读序和后记,再读诗词,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伴随了我很长时间。一直放在枕头边上,以便随时翻阅。

        《素儒诗选》这本诗集由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专家鲍鹏山和天津城建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古琴家薄克礼作序。在序文中,读到了一种学术之上的高度和境界,也读到了纳教授在著名教授眼里的高度……诗集共分为“春至家山”“黄昏独坐”“细雨梦回”“暗香有故知”“他乡山水”“汉俳习作”“词林拾葩”七个篇章,收录250余首纳教授创作的古体诗、词及俳句。

        我感觉必须得写一点文字,以表老师的教育之恩。但我第一次尝试赏析古诗词,心里还是比较忐忑不安。我试图通过赏读解析,阅读纳教授一生躬耕讲坛浸润在诗词文化里的情怀和诗词里表达的情感世界:内心的宁静、生活意义的反思、自然环境以及心灵寄托。这些主题与文人的心气和儒士的精神内涵相契合,体现了对世俗潮流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体现了隐逸田园、寄情山水、不随俗流的文人气韵和儒士精神内涵。

        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无疑是作者达到的境界,这种作品可以滋养作者和读者的精神世界。我认为,纳教授的诗词可以作为学生的读本,亦可作为初高中生诗词鉴赏的出题题库。

 


春至家山
 
转运岁时明雨水,
无边春色到家山。
诗心共与柳烟醉,
梦里熏风过麦田。


 

        《春至家山》这首诗选取了“雨水”“春色”“家山”“柳烟”“熏风”“麦田”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家乡的美景。熟悉的意象唤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共鸣和共情。诗中通过“柳烟”“熏风”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画面感很强,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嗅觉相互交融,使读者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陶醉于春天美景的心情。

        在结构上,颈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句“诗心共与柳烟醉”承接了首联的“无边春色”,下句“梦里熏风过麦田”则为尾联的“过麦田”埋下伏笔。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家乡山水充满生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暮秋
 
风吹落日碎残霞,
人在归途看落花。
莫问前路秋水远,
孤舟一叶向天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秋时节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诗的前两句“风吹落日碎残霞,人在归途看落花”,通过“风吹”“落日”“残霞”“落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风吹碎了落日的余晖,也吹落了花瓣,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后两句“莫问前路秋水远,孤舟一叶向天涯”,则表现出诗人的坚定和决然。尽管前路遥远,如同秋水般茫茫无边,但诗人仍然驾驶着孤舟,毅然驶向天涯。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追求中不畏惧困难的坚定精神和豁达的一种精神态度。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暮秋时节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莫问前路秋水远”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未来的艰难险阻,对前途充满信心;“孤舟一叶向天涯”则体现了诗人的果敢和决心,即使孤独前行,也毫不退缩。这种人生态度传达了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即使面对这些,诗人依然选择坚定地向前,不被外界所困扰。这种豁达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时,保持坚定、乐观、勇敢的态度。既有孤独、感慨,又有坚定和对自由的渴望。

 


愁起明月楼
 
北地浓寒已过秋,
林中霜露不胜愁。
寒鸦数点山河远,
笛起悠悠明月楼。


 

        这首诗的第一句“北地浓寒已过秋”,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让人感觉到一种寒冷和萧瑟的气氛。第二句“林中霜露不胜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用“不胜愁”来形容霜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愁苦。第三句“寒鸦数点山河远”,通过寒鸦和山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最后一句“笛起悠悠明月楼”,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悠扬的笛声和明月楼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是:诗人在北地的深秋时节,感受到了浓厚的寒意,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愁苦。看着林中点缀着的寒鸦和远处的山河,诗人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有些疏离。而悠扬的笛声,在明月楼间回荡,更增添了一丝忧伤和寂寞。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比较含蓄,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感受。
 


古城春色
 
春尽江南入海涯,
古城四月见新芽。
东风昨夜霜雪重,
半树琼枝半树花。


 

        这首诗描绘了古城春天的景色。诗的前两句“春尽江南入海涯,古城四月见新芽”,写出了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但是在古城的四月才能看到新芽的生机。后两句“东风昨夜霜雪重,半树琼枝半树花”,则描绘了昨夜的东风带来了霜雪,使得树上一半是琼枝,一半是花朵。

        这首诗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对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首诗同样是描写春天,但它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繁荣景象。而《古城春色》则更侧重于整体氛围的营造,通过“新芽”“霜雪”“琼枝”“花”等词语,传达出一种简洁而深远的意境。

        《古城春色》后两句是亮点。“东风昨夜霜雪重”,这里的“东风”指代春风,“霜雪重”形象地描绘了春寒料峭的景象,也暗示了环境的严酷。“半树琼枝半树花”:“琼枝”和“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冰雪覆盖的树枝,一边是盛开的花朵,这种景象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不同的诗也会有一些独特的意境。比如王维的《鸟鸣涧》和《鹿柴》更加注重表现山林的寂静和空灵;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苏轼的《题西林壁》则通过对庐山的描绘,传达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将自然景色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而《古城春色》则通过对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

        2023年12月9日在西宁举行的纳秀艳教授《素儒诗选》作家读者见面会的主题是“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主题特别贴切。

        《素儒诗选》以其写景诗、抒情诗、叙事诗、边地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等题材的书写无不是在贴近生命,关照心灵;如果我们抛去我们熟知的城市环境,抛去楼宇居室,抛去现代文明的诸多镜像,那么,纳教授更多诗词的境界是一种陶渊明式的诗意栖居。


 


纳秀艳教授《素儒诗选》的诗词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世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纳教授笔下诸多写景抒情的诗,物景画面感很强,如《读秋山》“赤橙黄绿染秋山,仙子打翻调色盘。巧慧画师羞彩笔,放歌醉酒茂林边。”这首诗写特别有画面感,诗人通过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秋天山林的美景,就好像仙子打翻了调色盘一样, 还把大自然比作巧慧的画师,甚至让专业的画师都自愧不如。最后,主人公在茂林边放歌醉酒,好惬意场景:宁静、自由、闲适……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情趣。

        人间有爱。诗人笔下的爱往往融入一系列景象,和某种意境当中,表达了对人世间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的情感像一条河流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热爱和赞美,还有或朴实或细腻或婉约或豪放的诸多情感表达。

二、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

        纳教授的诗词中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感慨,她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多表现在景物描写中,含蓄自然。如《往事》:“莫愁镜里朱颜瘦,明日长歌对晚风。”《秋晨》:“秋英晨露清寒抹,着意光阴不负君。”《暮秋》:“风吹落日碎残霞,人在归途看落花。”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三、心灵的关照与诗意的栖居

        诗人通过诗歌来关照心灵,寻找诗意的栖居,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素儒诗选》诗人通过对自然、生活、人性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丰富内心的情感。

        诗意的栖居则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介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生活情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阅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素儒诗选》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纳教授作品中对人世间的悲悯情怀,使得诗词更有广度和深度。

        记忆回到二十多年以前的课堂,纳教授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亲和力,使得每一堂课座无虚席。在长达二学年的学习中,也逐渐深入感受到纳教授饱读诗书之后,被诗词浸融的才华和高风亮节、温文尔雅等超凡的气质,以及对诗词美学的追求。

        《素儒诗选》不论关注内心宁静、反思生活意义,还是重视自然环境、关照心灵寄托,我始终感觉隐逸田园、寄情山水、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和儒士精神内涵在其中,涵养作者和读者彼此的精神世界。



2024年3月6日

 
纳秀艳,女,土族,生于1968年,青海西宁人。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青海师范大学支社主委、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吟诵教学委员会副秘书长,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领军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诗歌及《诗经》学。在核心刊物及重要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王夫之诗经学研究》一部,主编《国文经典读本》教材一部,独撰省情读本《可爱的青海》一部,译著、合著著作三部。

 

作者简介:

韩原林,撒拉族,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7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循化县第二中学教师,先后在《星星》《民族文学》《安徽文学》《散文诗》《青海湖》等报刊发表诗作,出版诗集《清水湾诗笺》《生命之恋》《渡口归人》三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